“革命軍人四海為家,到哪里都是組織的安排”
位于海淀區(qū)某干休所周智夫的家,是2008年搬進來的,面積還沒有完全達標。走進家門,飯廳里掛著周老的遺像。老伴、兩個兒子、3個女兒,都沉浸在對親人的思念中。
這是全家人機會不多的一次相聚。從東北到華東、從華東到西南、從西南到華北,周智夫一生4次跨省調(diào)動,經(jīng)歷10余次部隊整編、20多次崗位變換,大女兒周雪文留在重慶落戶,大兒子周華、二兒子周為民參軍后,一個轉(zhuǎn)業(yè)安置到江西九江、一個回到江蘇徐州老家,雖然他們也想離父親近些,但從不敢跟父親提起。革命軍人四海為家,他們深知父親的脾氣,即使說了父親也不會同意。
1945年,時任指導員的周智夫跟隨部隊一起攻打高作鎮(zhèn)。戰(zhàn)斗結(jié)束后,組織決定將他所在的五連與六連合并,并任命他當連隊書記官,負責副職工作,他欣然接受;皂河打下后,上級調(diào)他去地方區(qū)隊,由前方到后方,他堅決服從。
戰(zhàn)爭年代,黨指到哪就打到哪;和平時期,黨叫干啥就干啥。1957年初,一紙命令,調(diào)周智夫到新組建的重慶炮校工作。他第二天帶著妻子和4個未成年的孩子,拎著兩個竹編箱就出發(fā)。
原以為可以在重慶過上安穩(wěn)日子,1968年6月,周智夫接到去第二炮兵某基地醫(yī)院任職的命令,一家人又從重慶趕赴云南。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女兒周雪文則被孤身一人留在當?shù)芈淞藨簟?/p>
家越搬越遠,條件越搬越差。由于住房緊張,全家人借住在當?shù)乩相l(xiāng)家一所廢棄的房子里,生活十分艱苦。家人有時也抱怨,周智夫又給他們做工作:“革命軍人四海為家,到哪里都是組織的安排?!?/p>
正當他在云南的工作風生水起時,1970年5月,周智夫又被調(diào)往第七機械工業(yè)部工作,一家人千里迢迢從云南搬往北京……一家6口,從此分散居住在全國4個省市。
循著周智夫個人檔案中一方印章上的名字,記者找到了干休所第一任政委朱南璋。他回憶起1984年干休所組建之初艱難開局的情形,感慨萬千:“當時,由于設施條件不完善,很多同志不愿搬,工作一時很難開展。”
“我先搬!”周智夫第一個站出來,“組織分配的住房,每一平米都飽含黨的關懷?!彼€勸說大家要感恩組織、服從安排。一樓衛(wèi)生條件差、采光效果不好,很多人都不愿意要。朱南璋找到周智夫,他二話沒說就領取了一樓的鑰匙。
眼看就要搬家了,朱南璋又面帶難色找周智夫商量:“老周啊,二樓有位老同志腿腳不方便,你看……”明白了政委的來意,周智夫又爽快地交換了鑰匙。
“可不能‘一人公費醫(yī)療,全家免費吃藥’”
早上6點起床,晚上7點看新聞聯(lián)播,與人約定時間必定準時赴約,干事創(chuàng)業(yè)誠實守信、有一說一……從小和姥爺生活在一起的外孫周洵說,姥爺對自己的影響已經(jīng)刻在了骨子里。
走進周智夫的家,滿目皆是簡單樸素的陳設——用了幾十年的沙發(fā)、鋼管床等老舊家具,就連上世紀50年代的牙缸、飯盒都舍不得扔。
周智夫?qū)娧b情有獨鐘,但凡隆重場合,都會穿著熨得筆挺的軍裝。一套軍裝,他穿了30余載,已經(jīng)褪了色。歲月流逝,軍裝的顏色變淡了,軍人的底色卻厚重了。周智夫的忠誠、感恩、勤儉的美德融進了血脈,也融進了家風。
翻看他生前記錄的《生活備忘錄》小冊子,小到幾塊錢的衛(wèi)生間燈泡,大到上千元的電器開支,每一筆都記得詳詳細細。記者粗略一算:從2009年到現(xiàn)在,周智夫平均每月開銷僅幾百元!
小兒子周衛(wèi)民說,很早之前,父親就立下家規(guī):子孫后代永遠不忘黨恩。上世紀70年代,邊境發(fā)生戰(zhàn)事。周衛(wèi)民服役期滿,剛接到退伍命令。周智夫要求他留隊待命,隨時準備報效祖國。周衛(wèi)民當天找到領導,申請推遲退伍。得知輪不到所在部隊上前線時,才返回江蘇老家。
念黨情、報黨恩、跟黨走,是周智夫紅色家風的底色。得知曾外孫潘怡霖要到國外讀書,他再三叮囑:“你的根在中國,學成后要回來報效國家。”言者諄諄,聽者動容。
周智夫給自己定下了為組織多著想、多分憂、多添彩,對組織少提要求、少講條件、少添麻煩的“三多三少”原則。即使對待家人,也不破例。二女兒周衛(wèi)平乖巧伶俐,周智夫?qū)λ蹛塾屑印3踔挟厴I(yè)時,周衛(wèi)平看到不少同學都參了軍,也想讓時任軍管會副主任的父親安排自己當兵。
“組織把我放到這個位置上,是要我多作貢獻,而不是為自己辦私事?!睕]想到父親不但不愿說情,還讓女兒下鄉(xiāng)插隊。
插隊2年多,滿以為父親會幫自己安排個好出路,希望卻再次成為泡影。最后,周衛(wèi)平自己在海淀區(qū)百貨公司找了份工作。
“我們姊妹5個都沒沾過父親的光!”周衛(wèi)平說,自己剛開始也不理解,甚至覺得是父親“無能”!“但現(xiàn)在我明白了,父親真的了不起!”
遲暮之年,周智夫落實待遇標準更加嚴格。他近年的醫(yī)藥年標準統(tǒng)籌費是每年2.8萬元,但每年實際藥費連一半都沒用到。他常說:“待遇是組織給的,有標準也要省著用?!?/p>
大女兒周雪文患有心臟病,隨身備用速效救心丸。每次大女兒從重慶來北京看望自己,周智夫都讓女兒在藥瓶上貼上名簽。面對不解,周智夫解釋說:“我的藥是公費保障的,可不能‘一人公費醫(yī)療,全家免費吃藥’。”
曾與周智夫相交多年的干休所原政委魏增池說:“周老一直把自己當成普通黨員、普通一兵,他一輩子沒有忘根、忘本。他經(jīng)歷了舊社會的苦難和戰(zhàn)爭年代的槍林彈雨,也感受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幸福生活,他對黨的感情特別真摯,對黨是真相信真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