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喜歡吃月餅,因為那些年小鎮(zhèn)里的店鋪并不是四季都在賣月餅,它作為一種節(jié)日的符號,只有在節(jié)日里才能領(lǐng)到一兩個,在月下陪著父母品味。那時我還不懂得賞月,不懂得離家,只知道月圓的味道,甜而不膩,叫人留戀。
昔日也曾不懂前朝詩人的品味,月下何不飲酒樂甚,卻偏要一抒惆悵,在紛飛的詩中摻雜著離愁和遠方。昔日遠方戰(zhàn)場上,晃動的旌旗下沒人會注意你是戰(zhàn)士還是詩人,也漸漸分不清了刀光與月光。月餅?或許真的成為了兒時的念想。那年高考后決定攜筆從戎,也讓我體會到了這般滋味。中秋節(jié)戰(zhàn)備值班,月圓人圓,而在軍營之中的我們此時卻不敢“圓”。軍校和部隊都在向?qū)崙?zhàn)化靠攏,用血性與虎氣錘煉年輕的軍人。他們放棄了風(fēng)花雪月的幸福,但這是為了國家與人民的幸福,又怎會不覺得有一抹甜膩滑入口中的幸福感呢?更何況每逢中秋佳節(jié),禮物中總會多出了一樣熟悉卻又略微陌生的食品:月餅。
有人笑著說竟然一下子就發(fā)了三個,先不說一口氣吃完不好消化,就怕三種口味重合。我倒是在月光下慶幸自己的小幸運。這些都是兒時經(jīng)典的口味:草莓、菠蘿、哈密瓜。談不上偏愛,也做不出取舍,干脆一塊一塊來。那先從祖國南端的熱帶風(fēng)味開始吧,一口齮龁,淡黃的菠蘿餡料夾雜著月光,點點粒粒更顯得晶瑩,美好的樣子讓人想起了南海特有的珠蚌,它們在華夏的蔭庇下,會在每個盈虧交替時浮出水面,吸收天地的靈光,隨著“一帶一路”的發(fā)展,中國的水域?qū)懈芗淖o航。這味道變了,變得更適合中國人的口味,點贊!再來下一個草莓味道吧,少女情懷?不,這是浙閩的盛產(chǎn),是東海浩蕩,七尺紅菱擊排空巨浪。那里能夠頂起萬國來朝般的盛會,在時代的大浪里擴散中國弄潮的聲音,那里也能囤積精兵,為渡海登島長年蓄力,近可跨海峽,遠可巡五洋。這味道也變了,由淡變深,卻加量不加價,這是職責(zé)所在,繼續(xù)點贊!最后來一個西域風(fēng)情,哈密瓜也恰好是綠洲的顏色,略微“露餡”,就擊退了沙漠色的月餅皮,源源不斷涌出的綠色,是生命,是經(jīng)濟,是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驅(qū)逐著貧窮,當(dāng)然還有那在大漠中孤守的綠色迷彩,驅(qū)逐著外來的入侵。最后的味道終究也是變了,少了點風(fēng)沙般的干澀,多了點活力的潤滑,少了點潮濕腐朽的軟,多了分剛毅果決的硬,依舊點贊!
說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遠方的家。那一年考入軍校,踏上了從軍之路。耳中是父母的殷切囑托,身后是他們的灼灼目光。那時沒有想到,在以后的中秋節(jié)里,和他們團聚竟成了無比奢侈的事情,和父母一起賞月、吃月餅、猜燈謎,別提有多愜意了。但如今戎裝在身,擁有了崇高的使命,便不覺得惆悵,我知道家在心里,不在嘴邊。視線再一次回歸月餅,月餅也有它不變的味道,甜,那種能讓人由心底產(chǎn)生蕩漾的感覺。它陪伴著中華民族從輝煌走向另一個輝煌,讓人民軍隊看得到了他們所守護的家國,卻也明白了居安思危、不可忘戰(zhàn)。
不覺間三塊月餅均已拆食入腹,陟彼高岡,我馬玄黃,秋水搖曳殘荷蜿蜒遠方,獨留月光,微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