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這天是中國第40個植樹節(jié),看到一篇專訪全國政協(xié)委員、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yè)局局長張建龍的稿件,他特地談到,義務植樹工作面臨新形勢新挑戰(zhàn)。
為什么呢?張建龍分析,一方面是人們改善生態(tài)的愿望、愛綠植綠護綠的自覺性越來越強;另一方面,各地城鎮(zhèn)周邊、交通便利的地方已基本完成綠化,可用于義務植樹的地塊越來越少。
這個原因讓我始料未及,過去我們總需要動用媒體、公益廣告、宣傳冊鼓動人們參與其中,甚至植樹節(jié)本身也是一種號召全民參與的儀式。誰想到40年后,在改革開放也迎來40周年之際,義務植樹竟然迎來了“幸福的煩惱”。
此事絕非偶然,綠色發(fā)展這個共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過去許多年的高速發(fā)展,一定程度上付出了環(huán)境的代價,在霧霾鎖城、水土污染之時,整個國家恍然大悟,我們要的不光是發(fā)展,還應是高質量的發(fā)展,是生態(tài)友好、人人宜居的發(fā)展??梢哉f,將“綠色”寫入新發(fā)展理念是眾望所歸。
過去幾年兩會中,不斷聽到代表委員們談論這個話題,今年也不例外。西藏的代表們談論如何守護“世界上最后一方凈土”、“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陜西的代表談如何在毛烏素沙漠南緣筑起綠色屏障,如何在黃土高原退耕還林;江蘇的代表談如何在經濟社會發(fā)展與水資源環(huán)境承載力間矛盾突出之際,保護好江南水鄉(xiāng)……不同領域的委員,也從各自視角出發(fā),為綠色發(fā)展出謀劃策。
如《論語》所言,“切問而近思”——提的問題真切實用,思考時則從自己身心出發(fā)??梢哉f,不夠“綠色”是全社會共同的痛點。每個人,無論權力、財富與地位,都置身于同一片天空之下、土壤之上,呼吸著同樣的空氣,喝著同樣的水。這些問題,不是買個空氣凈化器、凈水器能解決的,人人都沒有生活在溫室中。
是以,“綠色”不只是一種顏色,更是一種理念,也是中國發(fā)展的終極追求之一。君不見,“美麗”不但進入了十九大報告,還剛剛寫入了憲法修正案。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少不了這一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