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永康:用生命擦亮警徽
■新華社記者 鮑曉菁
2018年4月,一位報社記者給袁永康一家拍攝了一張“全家?!保核钠拮颖е鈱O女坐在沙發(fā)上,女兒和女婿也在一旁,而袁永康卻定格在37年前的照片里。
袁永康,男,1943年11月出生,安徽省滁縣(今安徽滁州)人,1968年8月,他從部隊復員,被分配到長江航運公安局江陰港派出所。
“他干起活來簡直廢寢忘食,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經常深夜才回宿舍,有時甚至通宵達旦在工作。”曾與他同在黃田港口執(zhí)勤的民警季禮慶回憶道,當年黃田港是貫穿長江南北的交通要道,每天有1萬余名旅客、2000余輛自行車、1000余輛汽車在這里過江,經常有不法分子混跡其間。為了維護港口平安,袁永康全身心撲在工作上,夜以繼日積累與鉆研,練就了“火眼金睛”。從到黃田港口執(zhí)勤至犧牲,袁永康共抓獲流竄犯罪分子200余名,查獲被竊自行車300余輛,被群眾譽為“港口哨兵”。
袁永康以港口為家,把群眾當作家人看待。在港口,經常能看到他扶老攜幼的身影。一次,一位迷路的老婆婆來到民警值班室求助,袁永康不僅買來飯菜給她吃,還千方百計弄清她的家庭住址,給她回家的路費。1971年的一天,一位過江旅客失竊價值500元的財物,聽到消息,正發(fā)高燒在家休養(yǎng)的袁永康馬上趕到港口,連續(xù)工作幾天,直至破案并追回被盜財物。
1981年5月12日上午9時30分左右,袁永康在長江南北水陸交通樞紐黃田港口執(zhí)勤,將一名可疑人員帶至值班室審查。犯罪分子突然起身用拳頭猛擊袁永康太陽穴并用尖刀刺破其甲狀腺動脈。
袁永康身負重傷卻沒有退縮,用盡全力緊緊卡住歹徒的頸部,并厲聲警告他:“你逃不掉了!”然而,身中24刀的袁永康最終因傷勢過重,英勇犧牲。那時,他的女兒才15個月。
1981年6月30日,江蘇省人民政府追授袁永康革命烈士稱號;同年7月16日,公安部追授其一級英模稱號。
袁永康犧牲后被安葬在江陰市革命烈士紀念館。每年清明節(jié)期間,江陰市公安機關都會組織民警前往革命烈士紀念館,緬懷先烈豐功偉績,牢記歷史使命,激勵全體民警繼承革命傳統(tǒng),弘揚先烈精神,建設一流公安隊伍。
“袁永康浴血斗歹徒的英勇壯舉深深感動和打動了我,作為一名刑警,我將牢記英烈事跡,弘揚英烈精神,砥礪前行、努力奮斗,以強烈的事業(yè)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戰(zhàn)斗在偵查破案的最前線,用行動譜寫一曲曲俠肝義膽的鐵血贊歌?!苯幨泄簿中叹箨牬蟀钢嘘犆窬静烧f。
(新華社合肥2019年9月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