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渤海灣畔,夜色正濃,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飛行教官孫寶嵩正在帶領大家開展艦載戰(zhàn)斗機夜間航線陸基模擬著艦訓練。飛行跑道周圍一片漆黑,閃爍著的著艦輔助系統(tǒng)信號指示燈指引著“飛鯊”返航的方向。隨著轟鳴聲越來越近,一架殲-15戰(zhàn)機穿透夜空,逐漸降低高度、調整航向、瞄準著陸點穩(wěn)穩(wěn)著陸。孫寶嵩說,目前,飛行教官們已具備艦載機晝夜間全時域教學能力。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們在引導學員進行陸基模擬著艦訓練(萬全 攝)
2012年9月,中國海軍第一艘航母——遼寧艦開始入列服役。此時,距離世界上第一艘航母下水,已經過去近一個世紀的時間。時不我待,中國海軍對于艦載機飛行員的需求從未如此迫切……那種緊迫感,讓飛行教官王勇至今難以忘懷。王勇告訴記者,航母就像一只力量滿滿的大手,隨時可以手握尖刀刺向敵人,艦載機就是那把尖刀,飛行員又是艦載機的靈魂,所以遼寧艦入列服役之后,艦載機人才的培養(yǎng)就成為焦點和重中之重了。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晝間飛行結束后,飛行教官王勇(左二)正在為學員們講評著艦動作(周剛 攝)
2012年11月23日,是歷史性的一天,中國海軍艦載機飛行員戴明盟駕駛殲-15艦載戰(zhàn)斗機首次在遼寧艦上實現攔阻著艦和滑躍起飛,實現了我國固定翼飛機由“岸基”向“艦基”的突破。而就在同一時間,從全軍經過層層選拔的精英飛行員匯聚一堂,開始了嶄新的征程。在這條充滿未知的坎坷道路上,飛行員們放下過去的榮耀,目光聚焦在決勝未來的海天戰(zhàn)場,開始了艦載機飛行事業(yè)的艱難探索。孫寶嵩說,開始幾年,他們都是“先做學生,再當先生”,一邊自己摸索著飛行,一邊總結經驗,再把總結出來的經驗固化下來,逐步形成了規(guī)范的訓練大綱和教學法。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組織晝間飛行訓練,這是機組已完成對飛機的最后檢查,飛行教官們駕駛戰(zhàn)機整裝待發(fā)(趙天淏 攝)
在這之后的幾年時間里,人民海軍自主培養(yǎng)了多批艦載機飛行員。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走進了一線部隊,另一部分就成為第一批專業(yè)飛行教官。隨著海軍使命任務的不斷拓展,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訓練團正式組建,訓練團組建時的一幕幕難忘場景,王勇至今仍然記憶猶新。王勇說,那個時候,飛行教官總共就那么幾個人,所有參謀都是新人,但是大家都清楚自己肩負的使命任務,從零開始,向著目標、要求和時間節(jié)點進發(fā)。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組織晝間飛行訓練,這是一架殲-15戰(zhàn)機在起飛線處蓄勢待發(fā)(萬全 攝)
訓練團組建之初,缺教材、缺標準規(guī)范、缺組訓經驗,面對這樣的困境,飛行教官們開始了一場“拓荒之旅”,他們幾乎是白天訓練,晚上研究,周末編教材,晚上還要給學員講評。講評后,他們還要抽時間把第二天的飛行內容再研究確定,見縫插針地開展學習訓練,始終處于滿負荷運行的狀態(tài)。
就這樣,訓練團的飛行教官們堅持發(fā)揚“拓荒牛”精神,在較短時間內,就制定了教學大綱,優(yōu)化了組訓流程,并啃下了空域精細化管理、塔臺指揮模式改革等多個“硬骨頭”,訓練效益大幅提升。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組織晝間航母資質認證,這是新一批“生長模式”學員與飛行教官王勇(中)慶祝取得著艦資質(姜濤 攝)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訓練團培養(yǎng)的首批“生長模式”飛行員,成功在航母遼寧艦著艦,并通過航母資質認證,實現了單批認證人數最多、平均年齡最小、飛行時間最少、培養(yǎng)周期最短的歷史性突破。飛行教官丁陽告訴記者,目前訓練團已經初步實現了以作戰(zhàn)訓練為主的體系向教學訓練體系的轉變,不但培養(yǎng)的周期縮短了,而且培養(yǎng)學員的層次也提升了。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艦載機飛行教官群體(萬全 攝)
壯志凌云,決勝海天。飛行教官王勇說,身處偉大的時代,他們這一代艦載機飛行教官有幸能夠接受黨和人民的召喚,定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這個偉大目標砥礪前行,接續(xù)奮斗。伴隨著人民海軍走向深藍的壯美航跡,一代代飛行教官將繼續(xù)以開路者、探索者的姿態(tài),面向戰(zhàn)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為中國航母輸送更多優(yōu)秀的艦載機飛行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