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特色在线观看免费,久久中文网中文字幕,999成人国产精品,a级日本高清免费看,wwww黃色網站,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欧美日韩高清一区

搜索 解放軍報

紅色星火的人民力量——大別山走出兩支紅軍隊伍的歷史啟示

來源:新華社作者:宋振遠、徐海波、孫少龍、王若辰責任編輯:于海洋
2021-10-17 14:51

周家姆讓大兒子王政道換上王樹聲的衣服,被敵人捆走。王樹聲脫離了險境,王政道卻犧牲了。悲痛欲絕的周家姆又將其他三個兒子相繼送進了紅軍隊伍。

幾年后,已是紅軍師長的王樹聲回家探望,撲通跪在了周家姆面前,熱淚盈眶地說:“干娘,您不只是我的干娘,也是我們紅軍的干娘啊!有了您這樣的娘,我們紅軍才生生不息,不斷壯大啊?!?/p>

正因為有無數像周家姆一樣的人民的支持,紅軍才日漸壯大,不斷奪取勝利。出發(fā)時總兵力只有2980余人的紅二十五軍,到達陜北后兵力達到3400多人,這還不包括留在鄂豫陜根據地的紅74師等部隊。

紅軍所到之處,打土豪,分田地,幫助勞苦人民翻身解放,被老百姓視為自己的子弟兵,被稱為“菩薩兵”。關鍵時候,人民群眾紛紛把“最后一塊布,最后一碗米,最后一個兒子”交給紅軍、交給共產黨。

今年81歲的湖北省麻城市民政局退休干部史瑞林,至今還清晰地記得開國上將陳再道1987年接受他采訪時,深情地講述長征途中發(fā)生的故事。

陳再道帶領部隊準備踏過若爾蓋草地時,周邊老百姓聞訊紛紛趕來告知:“這是死亡之地,踏進一個死一個?!标愒俚缼ьI士兵走訪周邊村莊,問計百姓。

“要弓著腰”“慢慢走”“拉開距離”“帶個木棍探路”……老百姓獻上一條條“親身經驗”,還自發(fā)送來許多竹竿、木棍和干糧。最終,依靠這些“避險妙計”,全團全部通過,沒有一例傷亡。

同樣得益于老百姓的幫助,陳再道將軍治好了不少官兵的傷病,率部三過雪山草地,策應紅二方面軍北上,為長征勝利會師做出了重要貢獻。

血濃于水。人民軍隊,一刻也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二萬五千里長征路上,紅軍一路與人民群眾結下生死情誼,一路攻堅克難、發(fā)展壯大,完成了人類歷史上最為光榮和壯烈的遠征。

艱苦卓絕:十四萬英烈譜寫紅色史詩

戴雪舫、戴先伯、戴先誠、戴先治、戴克敏、戴華堂……

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qū)革命烈士陵園,長長的“紅安革命烈士紀念墻”上,按姓氏筆畫寫著密密麻麻的14萬個名字,其中可以看到很多是兄弟,是父子,是叔侄,甚至是姐妹或母女。

鄂豫邊革命根據地創(chuàng)建人之一戴克敏,21歲時參與領導黃麻起義,隨后創(chuàng)建了柴山堡根據地和紅三十一師,26歲時為革命犧牲。戴家一門忠烈,全家有14人參加革命,其中11人英勇獻身,2人病逝在工作崗位,僅有戴克敏胞妹戴覺敏幸存。

這樣的革命家庭,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還有很多。

有一組數據,令人肅然起敬:在紅四方面軍的序列里,曾經每3名紅軍戰(zhàn)士中就有1名是紅安人,每犧牲的4名紅軍英烈中就有1名是紅安籍。

有一種精神,讓人為之動容。

在大別山區(qū),僅紅安縣就有14萬人參加革命英勇獻身,其中登記在冊的烈士22552人,而更多人連姓名都沒有留下。他們的英魂融進了紅旗,融進了黨徽,融進了這片土地永不會磨滅的民族精神里。

家家有烈士,戶戶有紅軍,處處埋忠骨,嶺嶺皆豐碑。這片紅色的大地,由烈士的鮮血染就,由英雄兒女的丹心鑄成。

面對黑色的死亡,大別山兒女沒有退縮。紅旗在這里樹起來、扎下根,就不曾倒下。

紅四方面軍主力轉移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將分散在根據地的紅軍、游擊隊、傷病員集中起來,重建紅二十五軍,吳煥先任軍長?!岸踉ネ罡鶕厥窍攘矣蒙鼡Q來的,我們不能丟,大別山的紅旗不能倒!”因為革命,吳煥先的家遭土豪劣紳血洗,幸存下來的母親和妻子將乞討來的幾十斤大米和十幾個雞蛋送到紅軍部隊后,相繼去世。

破家干革命,毀身紓國難。

這些革命先烈,多數未能在父母膝前盡孝,卻是千萬受壓迫求解放的百姓的孝子;他們?yōu)楦锩I出最后一個兒女甚至未及留下子嗣,向著中國光明的未來,以我血薦軒轅,為后世開太平。

“媽媽告訴我,紅軍到了,我們要去擁護紅軍。我問媽媽,為什么要擁護紅軍?媽媽說:紅軍是我們自己的軍隊。”

“姐姐縫了一個布袋,繡上擁護紅軍四個字,掛在墻上,每日抓米一把,積少成多,預備送給紅軍吃。”

——這是20世紀30年代,紅安縣七里坪鎮(zhèn)列寧小學的國語課文中的兩段話。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

——這是紅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的歌詞,這首歌隨著紅二十五軍的長征,“一人唱過萬人傳”。

這些課文和歌謠傳唱出了“長征密碼”,也道出了中國革命取得偉大勝利的重要密碼——

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唯其如此,無往不勝!

(新華社武漢8月8日電)

輕觸這里,加載下一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