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遠望號火箭運輸船的神秘面紗——
星光滿船夢滿帆
■倪棟梁
6月,夜空繁星滿天,海面銀光閃爍。中國衛(wèi)星海上測控部兩艘火箭運輸船遠望21號、22號,一前一后,載著長征五號火箭,沿海岸線緩緩航行。
“左滿舵,避讓漁網!”遠望21號駕駛室內,船長李進盯著電子海圖上密集的閃爍點,不時下達口令。
周圍很安靜,耳畔只聽得到船頭破浪聲和微弱的雷達掃描聲?!斑@些亮點,要么是漁船,要么是漁網?!崩钸M在駕駛室左右舷來回折返,不時拿起望遠鏡瞭望觀察。
李進喜歡夜航??粗鴿M天繁星,他有時會想,自己正駕船駛向銀河……
不久后,李進和同事護送的長征五號火箭,將為中國的“太空家園”送去問天實驗艙。
中國衛(wèi)星海上測控部火箭運輸船遠望21號、22號??吭谇鍨懜邸X?創(chuàng)攝
關鍵詞 使命必達
你在天上慢慢地飛,我在海上穩(wěn)穩(wěn)地行
值完4小時班,已是凌晨4點。李進交完班,披上外套,習慣性地跟隨技術員下到貨艙,近距離看看船上運的“寶貝”——長征五號火箭。
進入貨艙,一陣清涼。腳步聲混雜著浪擊聲,回響清脆。
這里是全船最大的房間,上下兩層,網球場大小,占據全船80%的空間。
火箭,已經如同積木一樣被拆成不同部件,裝進一個個定制集裝箱,整整齊齊固定在兩層貨艙板上。
“濕度40%,溫度25℃,一切正常?!奔夹g員打開集裝箱,一項項檢查核對指標。李進跟在后面,遠遠欣賞著這些“寶貝”,連一個指紋都不敢留下。
李進常自稱是“海上快遞員”,“使命必達”是他許下的諾言。這些年,他下達最多的口令,就是“兩車正十格”——全速前進。
然而,前進有時并不容易?;鸺l(fā)射窗口一旦定下,就開始倒排工期?;鸺\輸船出航一般在近海,夏天有臺風,冬天有寒潮,氣象海況捉摸不定,充滿挑戰(zhàn)。
李進忘不了那年首次隨火箭運輸船出航的情形——
風浪如期而至,船體左右劇烈搖擺。面對新船、新任務,他輾轉反側,徹夜難眠。
風浪一下下撞擊著船身,仿佛在敲打著大家的心臟。
李進伏在海圖室的桌上,仔細規(guī)劃著第4條備用航線,“要么提前走,要么繞開走,反正不能遲到”。
海水,半程淺藍,半程深藍。兩艘火箭運輸船從母港駛向天津港,裝上火箭再一路南下,途經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在搏風斗浪中,抵達海南清瀾港。
隨著祖國航天事業(yè)蓬勃發(fā)展,新型大推力火箭直徑越來越大,公路盛不下、鐵路難滿足、隧道過不去,火箭運輸船應運而生,肩負起海上運輸的使命。
“有航天事業(yè)的‘進’,才有了火箭運輸船,我這個‘進’才更有意義?!崩钸M說。
工作在海上,使命在天上。運輸火箭不僅要準時,而且要穩(wěn)妥。李進常說:“你在天上慢慢地飛,我在海上穩(wěn)穩(wěn)地行。”
臨近目的地,氣氛又緊張起來。清瀾港不大,火箭運輸船近萬噸,而航道僅能容納5000噸級船舶通行。
“排壓載水,減少吃水深度。”雖然模擬演練過無數次,但是李進手心還是開始冒汗。
都說一名神槍手是子彈喂出來的,一名成熟的船長也是駕齡累積出來的。一晃,李進已經與這種緊張狀態(tài)相伴了5年?,F(xiàn)在,他多了幾分自信和從容。在某種意義上,這種自信也折射著中國航天事業(yè)更加從容的腳步。
如果將鏡頭對準祖國的海岸線細細尋找,火箭運輸船隊必定是其中不可忽視的閃光點。組建10年,它們的航跡可以繞地球4圈多,護送過長征五號、七號等多型火箭。
每每打開任務年表,李進看著這份成績單,總覺得像夢一樣。近年來,他們運送的火箭已經為中國“太空家園”送去豐富的物資和更大的空間。
李進8歲那年就是“船長”——他的老家在泰州興化,那里河網縱橫,船是鄉(xiāng)下河溝里最常見的交通工具。到了夏天,李進常常撐竹竿劃水泥船,一躍而下,鉆到水里捉螃蟹。
那時,李進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會從鄉(xiāng)下河溝,一路駕船開進大江大海,來到面前這片前所未有的“廣闊海域”。
2007年,22歲的李進大學畢業(yè),來到中國衛(wèi)星海上測控部。2009年,他就當上了真正的船長——駕駛著36米長的小拖船,護送遠望號進出母港。自此,李進正式書寫起自己的駕船履歷。3年后,他換了一條50來米長、1800馬力的大拖船。又過了4年,他駕駛著70多米長的運水船給遠望號補給。
一次次目送遠望號遠航,李進心里越發(fā)向往深藍,“誰不想上大船、出遠海、扛重擔呢?”
2017年,李進如愿登上遠望號火箭運輸船,開啟了“海上快遞員”的全新生涯。第一次看見藍色的大海,他恨不得一個猛子扎進去游一圈。
“由江到海,船越開越大,和李進一同成長起來的船員們,視野也越來越廣闊。”火箭運輸船隊負責人王勝英說。
人人心懷山海、眼有星辰,是火箭運輸船船員的共同標簽:遠望22號船船長張竣南,一直和21號船船長李進暗暗較勁,爭著下個航次單獨多執(zhí)行一次任務,一心要超過遠望21號的總里程;遠望22號輪機長陶飛,正籌劃著動力機艙的十周年慶典,再培養(yǎng)出一批骨干接班人……
停靠碼頭,吊裝前夜。李進再次下到貨艙,擦掉集裝箱外薄薄的鹽霜,再蹲下來檢查艙板上的底鎖,留下一枚溫熱的指紋。
返航前,遠望21號船吊裝手江成波最后一次檢查貨艙內的集裝箱。亓 創(chuàng)攝
關鍵詞 毫厘不差
火箭推著衛(wèi)星飛,咱們拉著火箭走
次日一早,底鎖上的指紋被吊裝手江成波的指紋所覆蓋。
扣緊卡扣,吊裝開始了?!拔恕钡鯔C液壓聲響起,從集裝箱離地那一刻,船員江成波的心就開始懸著。
十來米高的船舶吊機控制室內,海陸風景一覽無余,江成波視野開闊,卻無心欣賞,“一枚火箭幾個億,一個箱子幾千萬,磕碰一下都舍不得”。
吊裝,是一項復雜系統(tǒng)工程,需要格外耐心細致。
其中,1號艙最難吊裝:貨艙僅19米寬,最長的箱體卻有17米。起吊后,兩邊只留下不到1米的距離,稍有晃動就會發(fā)生磕碰。
忽然,附近駛過一艘小船,蕩起層層漣漪。船體帶著吊臂,吊臂牽動箱體,微微搖擺。
又一陣微風,箱體大面積受風,產生一陣晃動。有那么一瞬,箱體幾乎要碰到貨艙壁了!
不能轉動,不能晃動!江成波的心瞬間提到嗓子眼兒。箱體下,4名船員立馬拽緊繩索,吃勁地穩(wěn)住箱體,慢慢調整姿態(tài)。
總指揮、巡視員、安全員……半數船員都直接參與到吊裝作業(yè)中,所有人都憋著一口氣。
吊臂往岸上緩緩轉動,箱體逐漸靠近岸邊。吊臂吃勁,船也吃勁。為確保船體動態(tài)平衡,船艙底下的壓載水正快速調撥,從船的受力一側,調撥往另一側。向左吊裝60噸物資,就要往右調撥60噸水,才能抵消受力。船體在準確的控制下基本保持1度以內的傾斜。
此刻,控制室里,江成波氣定神閑,盯著下方的集裝箱。他不慌不忙將集裝箱一個接一個從船艙里吊到陸地的運貨平臺。
夜色漸濃,當最后一個箱子對準平臺底板,“咔……”16個卡扣嚴絲合縫,江成波結束了一天的工作。
江成波長舒一口氣,揩掉滴進眼角的汗水,拍一通蚊子、撓幾下癢、搓幾下臉,爬下吊機。
習習海風吹來,江成波濕透的后背一陣涼爽。也許,航天迷會知道火箭的重量,但他能一口說出火箭每個組件的分量——24年的“吊齡”讓他對尺寸、分量極為敏感。每次去買菜,他拿手掂掂就差不離。
前14年,江成波的主要工作是在碼頭上為遠望號測量船補給。那時,他天天想:“作為遠望人,咱從沒出過海,挺遺憾的。”
2012年,火箭運輸船隊組建,選拔吊裝手,35歲的江成波被列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
海陸吊裝有何不同?剛組建的團隊沒人知道。江成波作為首批船員參加集訓,個把月時間掌握理論后,開始實操。
一上手,江成波在吊鉤上綁支毛筆,拿鉛塊墜住,再往碼頭上鋪一張報紙,中間點個巴掌大的紅心。
轉動吊臂,船也跟著傾斜,毛筆一下子劃出了報紙,幾次下來筆頭都蹭壞了,“就像站在不倒翁上操作”。
一次次訓練,一次次下筆,當筆尖穩(wěn)穩(wěn)定在紅心內,江成波順利通過崗位資格認證。他將那張報紙裝裱后掛在家里,“這是海上厘米級吊裝的資格證”。
10年,10余名和江成波一樣的吊裝手走向成熟。近年來,吊裝手王正帥在各項比賽中摘金奪銀,當年需要3天完成的吊裝量,現(xiàn)在他1天就能完成。
大火箭要兩船協(xié)作運輸,大集裝箱要兩臺吊機配合吊裝。今年年初剛當上吊裝手的何鵬程,已經和吊裝骨干姜竣寧默契配合多次,成為船隊的最佳搭檔。
通過一次次任務的磨練,火箭吊裝團隊總結出“精準吊裝、數字吊裝”的理念,探索出“雙吊配合控制船舶姿態(tài)”“壓載水起吊重大貨物”等多種新式吊法。
“嗚……”一聲汽笛,順利送完火箭的兩船相繼解纜,空箱返航,輕船北上。
在駕駛室協(xié)助瞭望的江成波,心滿意足地看著剛封閉的貨艙:“火箭推著衛(wèi)星飛,咱們拉著火箭走,想想真帶勁?!?/p>
關鍵詞 傾力護航
火箭運輸船從“21”開始編號,前后都有很多留白
出航一小時,貨艙內門再次打開,輪機技師左鵬輝開始返航的第一班巡視。
貨艙里溫濕度適宜,伴隨著排風扇呼呼的噪音,左鵬輝回憶起接船的時光。那時候,他每天戴著頭盔,在狹小的機艙里面鉆進鉆出,一個月就磕壞一個頭盔。口罩戴上半天,里外都是紅色鐵屑。
好不容易熬到新船下水試航,100多名測試人員上船驗收,左鵬輝被分配到貨艙里住了兩晚。一種踏實的感覺伴隨他進入夢鄉(xiāng)。
火箭運輸船的排水量比遠望號測量船小得多,人員的居住空間更小。當年躺在貨艙的感覺,一直伴隨了左鵬輝10年。頭幾年,船還在磨合期。某次巡視,他發(fā)現(xiàn)貨艙溫度明顯升高,熟悉的噪音也不見了——電力系統(tǒng)出了故障!
左鵬輝馬上通知班組下到發(fā)電機艙,停設備、鋪上濕毛巾,冒著高溫,爬上電機蓋開始搶修。“我們熱點不怕,不能讓火箭溫度異常?!彼f。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火箭運輸船上人少事多,人人都是一崗多職,人人都是多面手。很多時候,一個人甚至要當一個團隊使。左鵬輝除了保障電力,還要保障動力。
那次,海上緊急清理日用燃油柜。泵機剛抽完油,左鵬輝和同事就鉆進油柜,拿臉盆舀出殘油,再拿布擦、拿衣袖蹭,最后找來面團粘,把犄角旮旯最小的碎屑都粘出來。
濃烈的油氣,幾乎讓人窒息,又不敢打手電筒,生怕引發(fā)燃爆。就這樣,左鵬輝和三四位同事摸黑忙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他們從油柜爬出來,人都站不穩(wěn),鼻血也淌了下來。“任務當前,不拼命不行,這就是咱出來執(zhí)行任務的意義。”左鵬輝說。
在船上,三班倒是常態(tài),遇到搶修的時候更要連軸轉。聊起忙碌的生活,左鵬輝輕松地說:“苦啥?給國家運火箭,這是多驕傲的事!”
近年來,火箭運輸船隊成為中國衛(wèi)星海上測控部重要的人才孵化單位。
輪機系統(tǒng)工程師蔣雷,5年前來到中國衛(wèi)星海上測控部總部工作?;貞浧疬\輸船上的生活,他總是充滿感激:“海上生活很苦也很甜,是寶貴的財富,每每給我無窮的力量?!?/p>
近年來,10余名船員從火箭運輸船走向中國衛(wèi)星海上測控部各個崗位,20余名船員登上遠望號測量船奔赴深藍?;鸺\輸船隊教練船長趙虹,成長為遠望3號副船長;遠望22號輪機長酉小廣,現(xiàn)在是遠望7號副輪機長……
火箭運輸船隊黨委書記王勤說:“偉大時代孕育偉大事業(yè)?;鸺\輸船從‘21’開始編號,前后都有很多留白。我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人才奔赴星辰大海?!?/p>
關鍵詞 以船為家
這里離家人很遠,但離祖國很近
當天,巡視結束,左鵬輝拿起對講機喊話:“阿彪,貨艙正常,你那兒怎樣?”
“一切正常!”實習技師陳彪洪亮地應答。這兩天,這個24歲的小伙子有些亢奮——這趟返航回家,他要結婚了。
陳彪和未婚妻一共見了“兩面半”:第一面是見雙方家長,第二面是兩人訂婚,最開始的“半面”,是去年碼頭上隔著警戒線相親。
受疫情影響,那段時間為了安全出航,陳彪在船上隔離了14天。前期,經人介紹,他和一位姑娘連上了線。兩人微信聊了半個月后,女孩說要在陳彪出海前見一面。
輾轉一天車程,女孩好不容易來到碼頭。兩個人隔著十來米的警戒線,遠遠地互望一眼,“喊”著說了幾句話,也沒敢說什么甜言蜜語。
為了表示誠意,陳彪假借天氣炎熱,扯下口罩用手扇風,露出了面龐。女孩卻沒有領會陳彪的“小動作”,抓緊時間和他拉話。直到陳彪要回去值班,女孩始終沒摘下口罩。
陳彪回船,大家問他:“姑娘長得咋樣?”
“不知道啊,只見了半面?!?/p>
隔日,船就出航了。沿著祖國的海岸線一路北上,信號時有時無,一路收到短信,“上海歡迎您”“青島歡迎您”“天津歡迎您”……
航行途中,一條微信發(fā)出去,有時要隔幾天才收到回復??拷懙鼗蛲窘泹u嶼,陳彪總要到處找信號。有時候半夜起來,他貼著舷窗,高舉手機,盼著信號一格格增強。
幾個航次下來,女孩也習慣了陳彪的“沉默”。運輸船走南闖北溫差大,海上晝夜溫差更大,體貼的她專門為陳彪準備了冬夏兩季衣裳,“在海上的時間比在陸地上多,你要照顧好自己。”她叮囑道。
火箭,為了夢想拋棄自己?;鸺\輸船上的船員也是一樣,人人都經受著這種聚少離多的考驗。
氣象員于書忠的孩子今年上5年級了,可他從來沒有參加過孩子的家長會;遠望21號黨支部書記信方飛,每次出海都要給兩個孩子曬幾瓶海鹽當禮物……
“這里離家人很遠,但離祖國很近。”遠望22號黨支部書記安衛(wèi)平說,“遠望號測量船上舉行的儀式,我們運輸船都有,就是沒有‘向祖國再見’這個儀式,因為火箭運輸船在近海航行,我們一直在祖國的懷抱里?!?/p>
海上生活雖然寂寞,但船員們都很樂觀,有時還頗有詩意。
出航那天,陳彪從食堂帶回一顆大蒜。隔了兩天,大蒜竟然發(fā)芽了。他把大蒜擺到全船唯一的休閑場所里——一個僅能容納兩臺跑步機的健身房。每天看著這抹綠色跑步,心情也變得好起來。
6月21日下午,船靠母港碼頭,陳彪請完假踏上岸,跺了跺腳。“腳踏實地的感覺又找回來了?!彼仡^看看清瀾港方向,“很快,問天艙也要到天上的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