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點摘編】
董學文在《求是》2018年第14期撰文指出,進步的文藝思潮是推動文藝健康發(fā)展的動力,錯誤的文藝思潮是阻擋文藝健康發(fā)展的障礙。對于錯誤文藝思潮,我們要用馬克思主義文藝觀予以清醒認識,自覺地加以抵制和批判,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確保我國的文學藝術始終沿著正確航向前進。
當前的錯誤文藝思潮大致有以下兩種:其一,抽象人性論思潮。這是文藝上的頑疾,長期受到批評,但至今沒有偃旗息鼓,且有泛濫之勢。文藝當然可以而且應當表現(xiàn)人性,但問題的關鍵是“何謂人性”,“怎樣表現(xiàn)人性”。人性是具體的,其真實本質是在綜合的社會屬性中展露的。純粹的肉體屬性,不是人的本質。馬克思說過:“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卑讶说纳鐣院妥匀恍?、觀念性和動物性的關系弄顛倒,給文藝賦予純肉體的性質,否定文藝介入社會和人生的功能,這在理論上是站不住腳的。抽象地表現(xiàn)人性和人的價值,離開具體的歷史境況和社會環(huán)境,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的。抽象人性論,是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文藝的常規(guī)癥候。這一思潮常與“去價值化”“去思想化”相伴隨。有的論者鼓吹文藝創(chuàng)作要“肉身化”“私語化”“欲望化”,主張將文藝引向對自然人性的張揚和對感官刺激的渲染;有的作品齷齪不堪,骯臟丑陋,肆意在抽象“人性”中撒歡打滾、樂此不疲。這種害人、害己、害藝術的思潮,我們必須加以戳穿和反對。其二,隱性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這是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一個變種。它在本質上同歷史虛無主義是一樣的,只不過改換了手法、改換了策略,變得更加晦澀、更擅偽裝、更能迷惑人。隱性的歷史虛無主義文藝作品,通常是借“翻案”“反思”或“還原”之名,將正面的歷史空洞化、黑暗的歷史漂白化、潔凈的歷史污穢化。它著意詆毀、任意涂鴉、輕蔑經典,在文藝領域造成極壞的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旗幟鮮明地指出和分析了文藝領域存在的各種弊端和消極現(xiàn)象,對妨礙社會主義文藝發(fā)展繁榮的錯誤思潮提出了嚴肅的批評,是用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實事求是面對問題、深入細致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經典范例,是我們辨析錯誤文藝思潮的有力武器。同時,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才能把人民作為表現(xiàn)主體,滿足人民的審美需求,才能做到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家才會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只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文藝作品才不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才會對抽象人性論、隱性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影響產生強大的免疫力。
《光明日報》(2018年09月10日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