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tachement/jpg/site351/20180914/165d73a07d192830462769.jpg)
留給家人的無價之寶
在江蘇省灌云縣燕尾港鎮(zhèn)有一個新建居民小區(qū)——“時代花園”,去年5月,王繼才夫妻喬遷到這里。
從幾輩人住過的農(nóng)村土屋搬進新居,兩口子別提多高興了,更何況大女兒王蘇一家也住在樓上。這是王繼才的長遠考慮,兒子一家遠在南京,身邊有女兒女婿住著,也是老來有靠。王蘇說,自從搬到新家,父親回來過一兩次,每次回來都高興不已,看得出來,父親很喜歡新家??墒?,他同樣放不下開山島,每次回來就是住上一宿,然后又匆匆走了。
的確,在王繼才心里,再沒有比守島更重要的事情了。有人說,王繼才一輩子就干了守島這件事,王仕花一輩子就干了陪著丈夫守島的事。其實,這也正是王繼才未能了卻的心結(jié),他生前曾說過,為了守島,讓妻子吃了不少苦,讓兒女受了很多孤單,也沒有在父母身邊盡孝,包括親哥哥去世時,他都沒能到場,一直讓侄子怨恨他。
王繼才的家庭并不寬裕,兒子考上大學(xué),學(xué)費是向別人借的,家里蓋房還欠了親友幾萬塊錢。他也有機會外出打工去掙錢。連兒子都說,我爸能吃苦,出去打工一定不比別人差。但是,在守島責(zé)任和賺錢機會面前,他一次次作出了自己的抉擇。
每年7月9日這天,王繼才都要恭恭敬敬給妻子倒上一杯水,然后自己倒上一杯酒,表達對妻子的深情和愧疚。原來,1987年這一天是兒子王志國出生之日。眼看妻子預(yù)產(chǎn)期臨近,強臺風(fēng)來了,他們無法下島。那天,就要臨產(chǎn),王繼才手足無措,急得團團轉(zhuǎn)。情急之下,他抄起平時很少使用的步話機,聯(lián)系岸上的燕尾港鎮(zhèn)人武部長,在部長家屬的電話指導(dǎo)下,他自己動手為妻子接生。也是萬幸,孩子落地了,母子平安,王繼才一時間悲喜交加,淚流滿面。
王繼才給兒子取名為“志國”。他說:“志字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心’,就是希望兒子當(dāng)一名戰(zhàn)士,心中有祖國,立志要報國!”
實話說,很多年前,說起自己的父親,兒女們并不是很理解。大女兒王蘇一直留在岸上,由奶奶帶大。到了弟弟妹妹該上學(xué)了,王繼才夫婦又做出一個不近人情的決定,不讓大女兒上學(xué)了,讓孩子承擔(dān)起照顧弟弟妹妹的任務(wù)。從此,王蘇失去讀書的機會,在岸上帶著弟弟妹妹,“既當(dāng)?shù)伯?dāng)媽”。
王志國回憶,很多年前,父親說過一句話,日子要一天一天過,你們也會一天一天長大,長大之后,你們也就明白了、理解了。果然,長大成人之后,孩子們開始理解父母了。7月27日晚上,父親執(zhí)勤時因病突然去世,整個灌云縣的父老鄉(xiāng)親都震驚了。遺體告別時,到場的干部群眾有數(shù)千人,江蘇省委、連云港市委、省軍區(qū)等各級領(lǐng)導(dǎo)都來了,很多人泣不成聲。此時此刻,王志國的感受是:“我爸這輩子不容易啊,他這輩子值了!”
王蘇回憶說:“2012年,父母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候選人;2014年,他倆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Q號;2015年,父親去北京見到習(xí)近平總書記,那次從北京回來,他像過年一樣高興??!父親說過,我一輩子沒給你們留下錢財,可是我給你們留下榮譽和精神。榮譽是黨和國家對咱守島人的嘉獎鼓勵,精神是一個堂堂正正中國人的畢生追求,這是多少錢也買不來的無價之寶!”
王繼才走了,給我們留下一筆豐厚的精神遺產(chǎn)。豐碑永駐,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