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棄副處級待遇,放棄晉為法官3級的機會,選擇再次投身軍旅,很多人對我的選擇感到不解。但我知道,辭去法官職務(wù)再入軍營,繼續(xù)自己鐘愛的軍史研究,是遵從內(nèi)心的選擇。
滿懷著對軍營的熱愛,23年前,我從地方考入軍校,成為一名軍校學員;20年前,我又有幸成為一名軍校教員。專業(yè)學習、體能訓練……回憶過往,這些軍旅青春片段總讓我眷戀不已。
10年的軍隊院校教學工作,我一邊備課上課,一邊搞理論研究。我曾在海軍教學比武大賽中獲得一等獎,也多次在重要學術(shù)期刊上發(fā)表文章,成長發(fā)展算得上順利。但忙碌的工作,讓我無暇顧及家庭,出于多陪伴孩子成長的考量,我艱難地脫下“海軍白”,換上“法官裝”。離別軍營的那一刻,我五味雜陳。
去年,得知全軍首次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的消息后,我心動不已:女兒在北京上學,丈夫在北京工作,位于北京的火箭軍研究院恰好招收歷史類專業(yè)人才,報考文職人員不僅能一家團圓,更能重回軍營,繼續(xù)從事軍史研究工作。家人得知這一消息,也全力支持我報考。于是,我重新拾起專業(yè)課本挑燈夜戰(zhàn),最終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火箭軍研究院。
脫下“法官裝”,穿上“孔雀藍”,不忘初心再出發(fā)。在火箭軍工程大學參加文職人員崗前培訓期間,我參觀了兵器庫、校史館??粗涞拇髧仄?,聆聽著專家教授介紹火箭軍的“前世今生”,感受著校園里濃郁的礪劍文化,我渾身充滿了力量,更加堅定了研究火箭軍歷史、為火箭軍著書立作的決心。
(鐘福明、吳熙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