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于大學,如精神、品格之于人類。
大學常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就是通過浸潤、感染、熏陶,達到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這種變化、這種成長,是精神的滋養(yǎng),品格的淬煉。往深里說,是一種靈魂的濯洗;從現(xiàn)象看,則是青年人言行舉止的轉變。
軍校充滿陽剛之氣,越是心有猛虎,越應細嗅薔薇。文化可滋養(yǎng)心靈,文化能涵育德行。因與話劇深情對視,開始愛上經(jīng)典著作;因沉浸翰墨書香,開始癡迷軍旅詩詞;因創(chuàng)排多姿舞蹈,更加向真向善向美……寓教于美,寓教于藝,文化與育人碰撞出美德的火花,點亮智慧的火苗,校園處處自然化為成長的課堂。
當然,文化育人應當有更多的青春氣息,若不能與青年人同頻共振,不符合青年人的審美和趣味,就失去了文化本身應有的魅力。每一項看似簡單的活動,幕后都須精心醞釀,將時代主題與大學精神相結合,摒棄空洞膚淺與枯燥復雜,找準青年人的“關注點”“興奮點”和“成長點”,那么小活動就能迸發(fā)出大能量。
曾有學者把大學比作百花園,那么,文化育人就如同春風和雨露。育人看不見摸不著,但育人形式卻可以具體而生動。大學文化盛宴, 形式上做到有形、有聲、有味、有情,效果上才能入眼、入腦、入心、入實踐。
最是文化能育人。寫好軍校文化育人“大文章”是立德樹人必不可缺的環(huán)節(jié)。讓學員學會了解美、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才是有文化的大學。走出這樣大學的青年,必然卓然不為流俗所移,必是飽含家國情懷,必定走得更遠更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