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彭卓武、特約通訊員盛洋迪報道:東海之濱,硝煙彌漫。盛夏時節(jié),第72集團軍某旅在海訓場組織班組戰(zhàn)斗行動演練,電子對抗連中士林國文仔細對全班裝具和武器進行最后的檢查。據了解,此次演練重在檢驗班組的綜合作戰(zhàn)能力,這對班長的指揮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讓人沒想到的是,帶隊參加演練的林國文,竟是一名“替補班長”。
烈日下,林國文帶領全班定向越野、穿過染毒地帶。展開班組戰(zhàn)術進攻時,面對復雜陌生地形,林國文冷靜指揮班組變換隊形向“敵”抵近。難題接踵而來:指揮通聯遭“敵”強電磁干擾,林國文指揮大家不斷變換信道,避開干擾,直至與指揮所通聯成功;面對組合障礙,林國文根據每個人的體力情況確定人員分工,靈活搭配、團結協作,班組最終順利通過障礙。
林國文的出色表現得到好評?,F場組織考評的營長陳朋說,以往的戰(zhàn)術訓練和綜合演練中,班長隊伍上陣機會較多,而普通士官骨干少有在指揮崗位上進行鍛煉的機會。但在實際戰(zhàn)斗中,連隊指揮員一旦出現傷亡,士官作為作戰(zhàn)體系末端的重要力量,必須做好“替補指揮”的準備。在平時演練中就要錘煉士官隊伍的指揮素養(yǎng)和作戰(zhàn)能力,這是實戰(zhàn)化訓練的必然要求。
“替補班長”淬火加鋼的做法,源于該旅曾遭遇的“滑鐵盧”。一次演練,指導員張皓在搶灘登陸時“犧牲”,副連長唐廣鵬立刻接替指揮,然而命令各班組分頭行動時卻發(fā)現,骨干力量只剩下兩名士官。兩名士官臨時接替班長,卻因指揮不力,致使“戰(zhàn)斗”失利。
復盤檢討中,大家發(fā)現,指揮位置一旦出現空缺,部隊就難以凝聚有效的作戰(zhàn)力量,而士官作為基層作戰(zhàn)單元中堅力量,指揮素養(yǎng)提升迫在眉睫。為此,該旅以營連為單元,定期組織士官開展指揮能力小集訓,著力培養(yǎng)“指技合一”的士官隊伍。訓練中,班組戰(zhàn)術指揮崗位不再一成不變,而是由士官輪流擔任,推動士官隊伍指揮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