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攝入量”是第一道關口,加強時間管理有利于大腦“瘦身”,提高專注力能讓思想更“精干”
日常工作中,我們有時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剛坐到電腦前,卻忘記了自己要做什么;手里剛拿著的手機等物品,一轉身就忘記放在哪里了,怎么都想不起來。有人把這種現(xiàn)象稱為“大腦肥胖癥”,一種由于長期“多任務處理”而引發(fā)的注意力分散。
聽上去好像不可思議,大腦怎么會得“肥胖癥”呢?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這和我們長時間接觸電子產(chǎn)品的信息有關。我們每停留于電子產(chǎn)品1個小時,用傳統(tǒng)方式與他人面對面交流的時間就會減少將近30分鐘。人們在通過電子產(chǎn)品獲得信息更快更豐富的同時,也在失去一些東西。當我們面對電子產(chǎn)品海量信息時,一開始大腦能加快信息處理速度,來適應這種方式,但隨著時間推移,紛繁復雜的信息刺激,會導致大腦控制思考交流的神經(jīng)回路退化,從而導致我們在進行多任務處理時,一旦負載過量,就會出現(xiàn)“理解困難”和“瞬間失憶”。簡單來講,就像身體的肥胖多數(shù)是吃出來的一樣,大腦對各種信息“吃”得多了,也會得“肥胖癥”。
治療這種癥狀的最佳“藥方”,就是通過“節(jié)食”等方法給大腦“減肥”。
控制“攝入量”是第一道關口??刂茢z入量,不是控制攝入有益的信息,而是控制攝入與提升認識無關的信息。當今時代,信息飛速發(fā)展,作為信息化社會中的一員,我們一方面要善于從網(wǎng)絡信息中吸取有益知識,過好“信息關”“網(wǎng)絡關”;另一方面也要控制對網(wǎng)絡信息刺激的渴望和追求。特別是隨著基層官兵業(yè)余生活中用網(wǎng)的頻次、時間增多,如果一打開電腦、手機,就沉浸在海量信息的“飽和”沖擊中,很容易使大腦被低層次和淺表類信息充斥。
加強時間管理有利于大腦“瘦身”。每個人每天可利用的時間都是一定的,由于規(guī)劃管理的方式不同,導致利用效能差別很大。我們可采取任務規(guī)劃的方式,對每天的時間進行合理分配,建立任務臺賬,明確每個時間段的工作訓練學習內容,確保每個時間節(jié)點任務清晰。特別是對八小時以外的時間,更要科學計劃、有效利用,把時間的“投向”和“投量”向知識擴容、能力拓展上聚焦,增強精神文化生活的效度、深度,從而降低網(wǎng)絡生活的隨意性盲目性,避免大量時間在“短視頻”“朋友圈”“熱播劇”等消遣中悄悄溜走。
提高專注力能讓思想更“精干”。常言道,一心不能二用。如果在做一件事時,總是想著別的事,就容易陷入“多任務處理”狀態(tài),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都會受到影響。我們須有意識地強化自己干一事專一事、做一事成一事的意識,從做好手頭事開始,加強對專注力的訓練,鍛煉大腦快捷的任務處理能力。許多時候,能否保持專注,取決于是否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一種行為堅持兩個星期,可以初步成為習慣;堅持三個月,能夠穩(wěn)定養(yǎng)成習慣;堅持半年,才能牢固成為習慣。特別是基層官兵,“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工作任務重、運行節(jié)奏快、末端頭緒多,更要用專注力為思想“減脂增肌”,使大腦始終保持靈動機敏、專注持久,這樣工作起來才能心無旁騖、高質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