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黄特色在线观看免费,久久中文网中文字幕,999成人国产精品,a级日本高清免费看,wwww黃色網站,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网站,欧美日韩高清一区

第08版: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特刊 PDF版下載

解放軍報客戶端

兵在掌上閱 亮劍彈指間

壯闊飛天路


■蘭寧遠

發(fā)展航天事業(yè),探索浩瀚宇宙,是中國人不懈追求的航天夢。

從中國特色的航天測控模式,到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航天測控網(wǎng);從火箭控制系統(tǒng)采用精準迭式制導手段,到具有自主知識產(chǎn)權的空間交會對接機構;從研制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到瞄準國際前沿的空間科學試驗,憑著自強不息的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先后突破掌握天地往返、空間出艙、交會對接等核心技術,跨越發(fā)達國家近半個世紀的發(fā)展歷程,走過了一條攻堅克難、自強不息、科學發(fā)展之路,體現(xiàn)出“自主創(chuàng)新,重點跨越,支撐發(fā)展,引領未來”的中國特色。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四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走過了10年不同尋常的發(fā)展歷程,為航天員遠征太空鋪平了道路。2002年10月17日,中央決定在2003年實施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2003年初,中央把精心組織載人航天工程列為年度工作要點之一,強調(diào)對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實施。

在“首飛梯隊”選拔中,航天員楊利偉的成績始終名列第一,他和排名第二、第三的翟志剛、聶海勝入選了“首飛梯隊”,由楊利偉執(zhí)行載人飛行任務。

2003年10月12日,一夜的秋雨將北京航天城籠罩在淡淡的晨霧中。首飛梯隊成員離開北京航天城,奔赴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

10月15日清晨,寥廓的戈壁灘上空晨星閃爍。

“點火!起飛!”9時整。隨著倒計時的終結,火箭的尾部發(fā)出巨大的轟鳴聲,8臺發(fā)動機同時噴出炫目的烈焰。這一刻,中國讓世界擦亮了眼睛……

飛船入軌,身在太空,楊利偉心里充滿了對祖國的依戀,“是祖國和人民用智慧的雙手將我送上了太空,我為祖國的科技發(fā)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感到無比自豪和驕傲?!毕氲竭@里,楊利偉摘下手套,在《飛行日志》上鄭重地寫道:“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神舟五號的成功實現(xiàn)了“三步走”戰(zhàn)略的第一步:突破和掌握了載人飛船的天地往返技術。緊接著第二步的目標是:突破和掌握太空出艙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fā)射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guī)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2005年10月12日9時整,巨大的轟鳴聲中,托舉著神舟六號飛船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噴著金黃色的尾焰,穩(wěn)穩(wěn)地離開了發(fā)射臺。坐在飛船中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莊嚴地用軍禮向祖國人民致敬、告別。在軌飛行期間,神舟六號第一次進行了兩人多天的太空飛行試驗,航天員首次從返回艙進入軌道艙生活,為未來在空間站生活和工作奠定了基礎。作為一次承前啟后的飛行,神舟六號任務圓滿完成,標志著我國已經(jīng)掌握了飛船較長時間在軌載人飛行的技術,實現(xiàn)了載人航天工程第一步戰(zhàn)略目標。

出艙是載人航天工程需要突破的三大技術之一,掌握了出艙技術,就可以為建造空間站、在軌維護航天器、開展艙外試驗,以及未來載人登月等任務奠定重要的技術基礎。工程的第二步戰(zhàn)略目標的大幕,由以出艙為重點任務的神舟七號拉開。

為了自主研制艙外航天服,一場堅苦的科研攻堅戰(zhàn)役打響了。國際上,艙外服研制周期通常是8到10年,這時,距離神舟七號發(fā)射的預定時間只剩下不到4年時間。

年輕的研制隊伍迎難而上,選擇了一條瞄準世界前沿技術、既有繼承又有所創(chuàng)新的攻關之路。47個月,100多項大型系統(tǒng)試驗,100多家單位的團結協(xié)作,靠著科技和創(chuàng)新,再加上嚴格的質(zhì)量控制,在萬眾一心的努力下,中國第一代艙外航天服終于在他們手中誕生了。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來到太空的第二天,在黑色天幕和藍色地球的映襯下,身穿“飛天”艙外航天服的航天員翟志剛在戰(zhàn)友劉伯明和景海鵬的配合下成功出艙,并開始了太空漫步,他揮動一面凝聚著中國航天人心血的五星紅旗向全國人民、向全世界人民問好。鮮艷的五星紅旗和雪白的“飛天”艙外航天服與茫茫宇宙構成了一幅無與倫比的美麗圖畫。

這次太空行走共進行了19分35秒,翟志剛在艙外飛過了9165千米。這是翟志剛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中國人和平利用太空的一大步,茫茫太空中第一次留下了中國人的足跡。在剛剛經(jīng)受重大冰雪、地震災害考驗之后,這一次的載人航天飛行向世界再次展示了中國的綜合國力。

2006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fā)布了“重返月球計劃”,準備放棄國際空間站而重返月球。面對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中國航天人自信地堅持走自己的路,穩(wěn)步推進“三步走”發(fā)展戰(zhàn)略。2010年,中央批準載人空間站工程立項,載人航天事業(yè)掀開了新的一頁。建造空間站,首先要突破的是空間交會對接技術。

2012年,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啟動。按照工程總體的要求,神舟九號將搭載3名航天員,在軌飛行13天,首要任務就是實施有人參與和自動相結合的交會對接。期間,還要向長期在軌的飛行器運輸人員和物資,為建立天地往返運輸系統(tǒng)奠定基礎。

如何讓兩個飛行器在太空高速飛行中能夠精準對接?這是突破建造空間站三大技術的最后一關。我國采用了一種經(jīng)濟、高效的技術方案:發(fā)射一個目標飛行器,分別與3艘飛船進行對接。這種方式減少了兩次發(fā)射,大大降低了成本,而且可以提前驗證建設空間站的若干重要技術。

2011年9月29日,作為目標飛行器的天宮一號發(fā)射成功。2011年11月,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實施交會對接。這次交會對接是在無人狀態(tài)下進行的自動交會對接,而一項成熟的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不僅要求能自動交會對接,還要能手控交會對接。2012年發(fā)射的神舟九號的首要任務就是實施有人參與和自動相結合的交會對接。

劉旺是首批14名航天員中最年輕的成員,從1998年進入中國航天員大隊到迎來自己的“第一飛”,他整整等待了14年。為了圓滿完成任務,劉旺在地面進行了1500多次手控交會對接模擬訓練。出發(fā)前,被問及此次手控交會對接有幾成把握時,他的回答是“百分之百”。

外界對神舟九號任務給予了極大關注,還因為中國第一位女航天員將飛向太空。

劉洋,作為我國第一位飛天的女航天員,是第二批航天員中首位參加飛行的。2010年初,劉洋從空軍15名備選女飛行員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首批僅有的兩名女航天員之一。女航天員參加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填補了我國女性載人航天飛行的空白。

2016年,神舟九號發(fā)射成功,飛船在軌期間,與天宮一號進行了一次自動交會對接和一次由航天員手動控制的交會對接。6月24日,在進行手控交會對接時,劉旺以沉著冷靜的操作,打了一個漂亮的“太空十環(huán)”。

在太空飛行了13天后,神舟九號踏上了回家的路。6月29日10時03分,神舟九號返回艙成功降落在內(nèi)蒙古主著陸場。至此,我國繼掌握天地往返、出艙活動技術之后,載人航天三大基礎性技術的最后一項——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獲得突破。

3年之后,隨著天宮一號靜靜地踏上歸途,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完美收官……

可以預想,不久的將來,中國的空間站將成為人類探索太空的新的重要基地,成為秉承合作、開放態(tài)度的太空之家。天路無極,中華民族的飛天之路將越來越廣闊、越來越輝煌。

您的IE瀏覽器版本太低,請升級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裝webkit內(nèi)核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