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指出,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我們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辯證思維特別適用于矛盾相對突出、情況相對復雜的管理領域。管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學問,不講究科學性不行,講究科學管理,關鍵就是要講辯證法,要善于對管理的屬性問題進行辯證分析。筆者在學員隊模擬連管理工作中感到,在學員管理中恰當運用辯證思維,往往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要扯好橡皮筋,辯證把握“寬”與“嚴”的分寸。寬與嚴是辯證統(tǒng)一的。在學員管理的實踐中,如果處理不好兩者的關系,就可能顧此失彼?,F(xiàn)實中,有的模擬骨干一味求嚴,有的學員不僅不理解,反而給其貼上“耍威風”的帽子,工作中不配合、慢配合甚至故意“頂牛”,致使管理局面十分尷尬;有的模擬骨干一味求寬,認為自己這個骨干身份只是“模擬”,管理中一團和氣,奉行“你好我好大家好”,致使管理現(xiàn)狀一盤散沙。細細思之,兩種做法都是不講辯證法、走了極端的表現(xiàn),都無法確保管理效益最大化?;蛞晃稄娬{嚴,使管理變成一堆冷冰冰的條文,以致作為模擬骨干的管理者和作為普通學員的被管理者之間缺少思想和感情的溝通;或一味講寬,使管理失去嚴肅性和權威性,甚至放任、放縱,弄得學員隊松松垮垮。這些都不能使我們的管理真正達到目的。對寬與嚴的把握,古人有過許多精辟的論述:“不審時則寬嚴皆誤”。把握寬嚴,貴在審時度勢。一般地講,任務轉換時,人心動蕩時,就應該以嚴為主。大治之后,多施以寬政,方可服心。這就是說,在嚴格遵守規(guī)章制度的前提下,要善于掌握管理的松緊度,該嚴的時候一定要嚴,該寬的時候一定要寬,不能嚴寬不分,一把尺子量到底。
要拉好手風琴,辯證把握“動”與“靜”的關系。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而人是活的,處在連續(xù)不斷的動態(tài)之中,所以管理應該在動態(tài)中進行?,F(xiàn)實中,有的學員隊骨干對組織各類活動比較排斥,認為一動起來就不易于管理,還有的骨干恰恰相反,認為閑下來容易出事,一到周末節(jié)假日就習慣安排滿滿當當?shù)母黝愇捏w活動,企圖用事把人拴住。細思這兩種管理方式,習慣靜態(tài)管理的,其實質是想像管物一樣管人,習慣動態(tài)管理的,其實質是想以事拴人,二者都屬于違背管理科學規(guī)律的片面認識,既不現(xiàn)實、也不合理,長期下去管理效果往往不好。辯證把握“動”與“靜”的關系,就是要堅決摒棄“像管物一樣管人”“以事拴人”等慣性思維,在條令法規(guī)的范圍內(nèi)科學安排工作、科學實施管理,讓學員既能感受到管理對自身言行的約束,又能在管理之中保持學習訓練的旺盛激情和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充足活力。
要立起鐵戒尺,辯證把握“獎”與“罰”的運用。獎與罰是激勵士氣、鞭策后進的有效方式,在學員隊管理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從現(xiàn)實情況看,有的模擬骨干在管理工作中習慣性采用公開表揚、量化加分等獎勵方式,但卻起不到多大的激勵作用;還有的經(jīng)常采用公開批評、會議批評或量化減分等方式制止學員不當言行,但依然有學員我行我素,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細細分析,這些“獎”與“罰”的手段本身沒有問題,之所以沒有取得實效,關鍵在于沒有立起鐵戒尺、做到“一碗水端平”。如果我們在“獎”與“罰”中有失公允,該獎的不獎、該罰的不罰,甚至憑關系、憑老印象定乾坤,必然會挫傷一些學員的積極性。正確的獎懲,就是要拋開一切私心雜念,對管理有利、有貢獻的學員,不論親疏、不看某一時某一處的弱點,堅決地獎。反過來,對管理不利、拉了管理后腿的學員,不論過去多么先進,都要毫不猶豫地罰。這樣才能獎罰服人。只有辯證把握“獎”與“罰”的運用,學員管理才能出活力、出效益、出戰(zhàn)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