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邊防旅開展的“人人進連史”活動激發(fā)著官兵的練兵動力。牛 利攝
只有保持連史的純度和鮮度,才能對官兵有粘度
當連史遭遇網絡,會有怎樣的激蕩和反應?
南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旅連史教育采用了另一種形式來“喚醒”連史:讓連史教育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建立“數字連史館”。
“穿插英雄連”網上數字連史館管理員、下士李德輝告訴記者:“數字連史館借助全景掃描、動漫交互等多種技術手段和形式,將重大戰(zhàn)役戰(zhàn)斗、著名英模人物等內容生動呈現,更容易對接年輕官兵。”
其實,發(fā)動懂網絡的技術骨干建數字連史館,本身便是一種自我教育。自從擔任數字連史館管理員后,過去曾不太愿意學習連史、凡事“不求過得硬但求過得去”的李德輝,不僅逢人就說連史,還努力成長為連隊的訓練尖子。在去年的聯合演練中,他帶領全班靈活出擊,受到營里表彰?!拔夷茈S口說出連隊的10多個歷史故事,對身邊戰(zhàn)友的模范事跡更是了如指掌?!崩畹螺x不無驕傲地說。
讓李德輝驕傲的還有一組數據:數字連史館開通后,主頁訪問記錄迅速攀升,平均每天被瀏覽上百次,留言累計千余條。
同樣是連史,放在網上網下,差別為何如此之大?
“這些新時代的官兵,入伍前就已經與互聯網緊密聯系在一起。這些‘網生代’需要什么、部隊需要改變什么——是各級帶兵人急需解答的一道思考題。”某旅政委唐照乾說,數字連史館就是針對新時代年輕官兵特點所做的探索與嘗試。
在某旅宣傳科科長李洪青看來,網絡的互動性與不斷更新的特點,不僅撬動了官兵的興趣,還連接了過去與現在、個體與集體,讓官兵發(fā)現個人在連史中的價值,在互動中增強存在感和歸屬感。
“只有保持連史的純度和鮮度,才能對官兵有粘度?!崩詈榍嗾f,他們在創(chuàng)辦各連的數字連史館時,不僅把圖片、文字等資料數字化,還組織各連把近幾年擔負的重要活動任務、涌現出的典型模范等當代故事收錄進去。
為了避免數字連史館與官兵脫節(jié),他們還打造連史故事微課,將戰(zhàn)功卓著、英雄輩出的連史分解為生動感人的簡短故事,由講解員現場講解并錄播;定期開展“與先輩對照、與英模對話、與典型對比、與自己對話”的學連史活動……
去年老兵退伍時,像其他老兵一樣,上等兵夏雨收到了一份專屬于自己的紀念品——入伍兩年以來成長進步的點點滴滴??粗@份從數字連史館脫密處理的紀念光盤,夏雨感慨地說:“連隊幫助我成長,也見證了我成長,不知不覺間,這里已成了我的家?!?/p>
臨走之前,他站在全連官兵面前道別,卻哽咽得說不出話。最后他頓了一下,吼道:“大家好好干,一定要多為連隊這個家多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