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8日,鄧小平視察廈門時,乘鷺江號游艇游覽海上風光。
小平同志在廣州過了春節(jié),于1984年2月7日到達了廈門。
在廈門期間,小平同志考察了東渡崗的五萬噸位碼頭、集裝箱碼頭、漁業(yè)碼頭、廈門大學、湖里工業(yè)區(qū)以及正在建設(shè)中的廈門機場。
廈門特區(qū)不同于深圳和珠海等地,由于起步晚,許多問題還制約著特區(qū)開發(fā)。在“鷺江號”游艇上,小平同志聽取了福建省委第一書記項南的工作匯報。
當工作匯報完之后,項南把一張廈門市地圖擺在小平同志面前說:“廈門特區(qū)現(xiàn)在只有2.5平方公里,太小了,應該擴大到全島的131平方公里?!?/p>
小平同志問:“為什么?”
項南回答說:“現(xiàn)在太束縛手腳了,即使很快全面建成也沒多大意思。廈門島四面是海,是天然隔離帶。如果全島建成特區(qū)的話,對于開展對臺工作很有利。廈門離金門最近只有1000多米,一開放,再搞一個落地簽證,‘三通’的問題就是不通也通了。這對祖國的統(tǒng)一有好處?!?/p>
聽到這里,小平同志又仔細地看了看地圖,然后扭頭看著身旁的王震問道:“你說行不行?”
王震說:“我完全同意?!?/p>
小平同志又說:“我看可以,這沒有啥子問題嘛!”聽了這話,在場的省市領(lǐng)導都很高興。接著,項南又進一步匯報了“最好把廈門特區(qū)變成‘自由港’的想法”。他說:“現(xiàn)在臺胞到大陸都不是直來直去,而要從香港和日本繞道。如果廈門是自由港,對兩岸人民的交流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p>
當小平同志聽到廈門成為自由港要實行“貨物自由進出、人員自由往來、貨幣自由兌換”三點時,他點起香煙望著大海思索了一會兒,說:“前兩條還可以,最后一條不容易。但沒關(guān)系,在這個問題還沒解決之前,可以先實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p>
項南乘勝追擊,匯報第3個想法。他說:“我們還有個建議,想把‘廈門機場’改叫為‘廈門國際機場’,因為‘廈門機場’是為了飛往新加坡和東南亞一些國家方便,叫‘國際機場’有利于對外開放?!?/p>
小平同志聽后當即拍板說:“就是應當飛出去嘛!就用‘國際機場’這個名字!”
在場的人鼓起掌來。大家對小平同志如此快捷、如此果斷地支持廈門的改革思路和措施,都激動得快要跳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