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古田會議舊址,是建于1848年的萬源祠,原為廖氏宗祠。
抑或是歷史的巧合!1848年,《共產黨宣言》在歐洲發(fā)表,而中國閩西的山溝,則為中國共產黨預備了一個理論創(chuàng)新的搖籃。
今天,到古田探訪的不僅有中國軍人,還有外國軍人。國防大學防務學院的外軍學員說:“在我的印象里,中國軍隊始終是謎一樣的存在。要想了解這支軍隊,古田是一定要去的地方?!?/p>
這一年,一篇《中共——中國最牛創(chuàng)業(yè)團隊》的網文,在互聯網上不脛而走——“這是一支90多年前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1921年公司注冊,資本金接近于0……1949年10月1日在主板市場上市……目前市值突破11萬億美金,居全球第二……”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解放軍為什么能?”一些西方史學家在研究中共黨史和人民解放軍軍史時,普遍有“他們善于從困境中崛起”的深刻感悟。
回望古田,這既是在陳述事實,也是在表達疑惑——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每每能夠走出危局險境,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創(chuàng)造新的奇跡?
90年前,古田會議召開前夕,打下長汀的紅四軍戰(zhàn)士們,曾面對一大堆繳獲的罐頭發(fā)愁——該怎么打開這些“鐵皮家伙”?
那時,面對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一個關于“如何在中國打開”的問題,也困擾著這支軍隊的締造者——解決這個問題,比打開鐵皮罐頭難多了。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這支軍隊的締造者們圍坐在古田的篝火旁。
古田會議決議,是中國共產黨的“原創(chuàng)”,在中國歷史上沒有答案,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中也沒有先例。直到今天,重溫這部文獻,仍讓我們由衷感慨:雖然那時缺槍少炮、缺吃少穿,但我們的前輩不缺思想、不缺精神,尤其是極強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人民軍隊90多年波瀾壯闊的發(fā)展史,既是一部艱苦卓絕的奮斗史,更是一部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史。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經歷無數次風險挑戰(zhàn)、生死關口,卻每一次都能轉危為安,彰顯了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極具創(chuàng)新精神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軍隊,創(chuàng)造了數不清的“第一次”:把支部建在連上,實行“三大民主”,提出政治工作“三大原則”……
“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就是那個時代人民軍隊生機和活力的關鍵詞。敗退到臺灣的蔣介石曾如此反思:共產黨軍隊的優(yōu)長是“主動創(chuàng)造”,以我為主,兼收并蓄,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東西;國民黨軍隊的劣勢是“被動適應”,東抄西襲,各鳴其是。
“傳統不是守住爐灰,而是熱情火焰的傳遞?!奔t色傳統是歷史的,也是時代的。今天我們弘揚優(yōu)良傳統,不是把傳統高高地供起來,而是要直面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汲取精髓精華,用于指導實際工作、解決現實問題。
新時代、新使命,人民軍隊踏上了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新征程。過去是由小到大,現在是由大向強,盡管條件好了,環(huán)境變了,但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仍然不小不少,既有看得見的“雪山”“草地”,更有無形的“思想障礙”“觀念溝壑”。戰(zhàn)爭樣式的變化、軍隊結構的變化、兵員成分的變化、官兵思想的變化、高新技術的變化、時代環(huán)境的變化,既為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也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zhàn)和考驗。
當年的古田,只有3條石板路與外界相通,紅軍交通員傳遞軍情猶如古人驛馬傳書。毛澤東曾這樣問紅軍戰(zhàn)士:站在黃洋界能看多遠?紅軍戰(zhàn)士說:能看到江西、湖南。毛澤東卻對他們說:站在這里能看到全中國,看到全世界。
這,就是先輩們的開闊視野和博大胸懷,就是共產黨人穿越歷史、走向未來的精神通道。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傳承古田會議精神,面對時代考題,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喚起改革的勇氣,弘揚創(chuàng)新的精神。
(八)
古田會議召開的1929年的冬天,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經濟危機在美國爆發(fā),印證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預言。隨著危機的蔓延,漫天風雪中,西方世界對未來充滿了恐懼和迷惘。
而此時,在東方古國的群山中,一群馬克思主義的信徒與民眾一起,以面貌一新的閱兵式度過20世紀30年代的第一個元旦。軍民聯歡,人聲鼎沸。人們都相信,在古田經過思想洗禮而脫胎換骨的這支隊伍,必然會擁有光明而偉大的未來。
沒有誰比毛澤東更知道這個未來的壯美。1930年1月5日,即古田會議一周之后,在離廖氏宗祠僅一公里之遙的“協成店”二樓廂房,毛澤東夜不能寐,思接千古,神游萬仞,揮毫寫就了著名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這篇震古爍今的雄文中,毛澤東滿懷革命浪漫主義激情,熱情謳歌即將到來的中國革命高潮——
“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p>
革命的星火,在閩西的山林中燃起,終成燎原之勢;思想的火炬,照耀著革命的征途,指引著前行的方向。
哈佛大學研究員羅斯·特里爾如此評價,古田會議之后,“黨便由一個抽象的概念轉化成了一個每日都在的實體,黨便來到了夜晚營地的篝火邊,來到了每個戰(zhàn)士的身旁?!?/p>
古田會議之后,紅軍氣勢如虹。其情其狀,正如毛澤東在馬背上所吟誦的:“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p>
時代場景的轉換,往往意味著歷史使命的交接。
90年前,面對國家風雨飄搖、革命陷入低潮的困境,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chuàng)性地以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為人民軍隊定型,為勞苦大眾打下了紅色江山。
5年前,面對世界戰(zhàn)略格局深刻調整的挑戰(zhàn),面對實現中國夢對人民軍隊建設發(fā)展提出的新要求,習主席領導人民軍隊重整行裝再出發(fā),在改革重塑中演繹著?“如旱天驚雷”般的巨變,讓我們越來越接近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目標,越來越有信心有能力擔當起新時代使命任務。
歷史的天空,總有相似的星光交相輝映。歷史的發(fā)展,遠比任何宏大的敘事更發(fā)人深省。90年彈指一揮,5年更是一瞬,我們從古田的兩次出發(fā)所經歷的與所收獲的,都將匯成人民軍隊不同尋常的歷史跨越,標注上一段征程的輝煌,等待開啟下一段更加壯麗的征程。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再過幾天,21世紀20年代的第一個元旦即將到來。
古田之光,照耀征程。從古田再出發(fā),讓我們在新時代的壯闊天穹下揚帆遠航,向著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寫一路壯歌,載一船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