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絲路”通道安全風險有多大?
“海絲路”是目前世界上商業(yè)航運最繁忙,經濟價值最高昂,戰(zhàn)略地位最重要的海上戰(zhàn)略通道,也是風險性最高的通道。
線長面廣地勢復雜
線長面廣是“海絲路”地理的最大特點,不僅航線漫長,而且需要跨越的島嶼、海峽和水道眾多。從北非經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亞丁灣、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到中國東南沿海,航線長達13000多千米,從波斯灣經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到中國東南沿海航線也有9000多千米,商船如此長距離航行往返一次需60~80天。航線通過的蘇伊士運河、霍爾木茲海峽和馬六甲海峽更是地勢險要、情況復雜。
蘇伊士運河連通地中海和紅海,是亞、歐、非三洲的交通要沖,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上航道捷徑,瀕臨盛產石油的西亞地區(qū)?;魻柲酒澓{連接波斯灣和阿曼灣,航道狹窄,水淺礁多,是波斯灣海上航運的唯一出口,海灣國家生產的大部分石油都要經過這條狹窄水道運往世界各地。
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最窄處37千米,海峽中心島嶼較少,海峽沿岸淺灘眾多,航行比較困難,容易發(fā)生危險,不利于潛艇和巨型油輪通過。曼德海峽是連接亞、非、歐的水上走廊,連接紅海和亞丁灣,全長18千米,是作為歐亞貿易主要通道的亞丁灣——紅?!K伊士運河一線的必經之地,因此對于亞歐,特別是地中海沿岸國家之間的貿易至關重要。
美國染指強權控制
在政治上,美國通過“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拉攏東盟國家和印度,加強與中國有海上領土主權爭端的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的關系,鼓動這些國家在南海與中國對抗,攪亂南海局勢從中漁利,為我解決南海問題制造障礙。
美國在埃及和北非搞“顏色革命”,也是看上了埃及獨特的地理優(yōu)勢,欲扶持親美勢力控制埃及,進而控制蘇伊士運河。而在紅海和海灣地區(qū),突尼斯、埃及、利比亞、也門、敘利亞、巴林、約旦等國先后爆發(fā)國內沖突,推翻了4個國家政權,浪潮波及阿拉伯國家。
在軍事上,美國繼2010年發(fā)布針對中國的“空海一體戰(zhàn)”后,2012年又發(fā)布了“離岸控制戰(zhàn)略”,受到了美國高層的重視。該戰(zhàn)略核心是面對中國的崛起和軍力提升,為避免與中國發(fā)生直接戰(zhàn)爭甚至是核戰(zhàn)爭,美國將采取島鏈包圍和遠距離封鎖的戰(zhàn)略,利用美國在第一島鏈以外的??哲娛聝?yōu)勢,在大多數(shù)中國軍事裝備不能到達的區(qū)域布控軍力,并將聯(lián)合使用空中、海上、地面以及租借來的商用平臺,攔截和劫持大型集裝箱船,以打擊中國經濟。
美國似乎相信,攻擊非特定的中國軍事裝備,可以迫使中國接受教訓從而放棄作戰(zhàn)。相比之下,“離岸控制”所依據(jù)的則是這樣一種理念,即對中國經濟進行間接打擊,才是可以采用的最為有效和實用的手段。與亞太國家合作,就是為了封鎖中國的能源與原材料進口和工業(yè)出口,從而阻斷中國的經濟命脈。
區(qū)域大國控制海洋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歐亞大陸一支重要的地緣戰(zhàn)略力量,它有著濃厚的大國情結。印度已不甘心于地區(qū)大國的角色,把“立足南亞、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等強國”作為國家戰(zhàn)略目標,加快了全方位調整安全戰(zhàn)略的步伐。
21世紀初,印度基于對安全環(huán)境和威脅的新判斷,將軍事戰(zhàn)略的重點由陸地為主轉向陸海并重,積極向中亞、西亞地區(qū)滲透軍事力量,力爭在大國角逐中搶得一席之地。印提出“東方海洋”戰(zhàn)略,致力于建設一支既能控制印度洋又能遠征太平洋的“藍水海軍”,向東將印度海軍的活動范圍擴大到南中國海和太平洋,向西擴展至紅海、蘇伊士運河,向南延伸至印度洋最南端。
印度還在安達曼群島設立東方司令部以扼守印度洋,頻繁舉行軍演,演習內容越來越具有攻擊性。這些都增加了印度洋和“海絲路”通道安全的不確定性。
海盜猖獗威脅通道
“海絲路”既是世界經濟的“生命線”,也是國際海盜活動的“黃金線”,“世界5大恐怖海域”中有4個在“海絲路”上。20世紀90年代,馬六甲海峽曾經是世界上海盜最猖獗的地區(qū)之一,該區(qū)域海盜占到海盜總量的60%。
21世紀以來,亞丁灣海域成為世界海盜活動最為集中的海域,僅2008年,中國共有1300多艘次商船通過亞丁灣海域,其中有20%受到海盜襲擊,7艘被劫持。頻繁的海盜活動不僅對世界航運造成嚴重影響,也對“海絲路”通道安全構成最現(xiàn)實的威脅。
從2008年開始,中國海軍參加國際反海盜統(tǒng)一行動,共派出19批海軍艦艇編隊,為600多批、數(shù)千艘商船護航,保證了“海絲路”的航行安全。
(設計制作:楊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