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戰(zhàn)爭前面
——近代以來大國軍事興衰的文化反思
■戴 旭
“在這場世界新軍事革命的大潮中,誰思想保守、固步自封,誰就會錯失寶貴機遇,陷于戰(zhàn)略被動?!绷曋飨脑?,深刻說明觀念更新對于軍事改革創(chuàng)新的決定性意義。
觀念更新來自于哪里?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思想文化戰(zhàn)線的積極推動。實踐表明,軍事文化越是富有開拓性和進取性,其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凝聚力就越是強大,對于軍事力量建設的貢獻就越明顯;反之就可能在軍事競爭中陷入被動、造成難以挽回的敗局。
曾多次被拿破侖軍隊擊敗的普魯士軍隊,為什么在短短幾十年間便成為歐洲最強大的軍隊?晚清的北洋水師、法國的“馬其諾防線”都曾耗費巨資并被寄予厚望,但為什么終究功虧一簣?其中緣由都隱藏著一個重要規(guī)律:在軍事競爭過程中,誰占據軍事思想文化的制高點,誰就可能點燃軍事力量迸發(fā)的引線,并最終贏得主動。???
只有把眼睛永遠盯在桅桿剛剛冒出地平線的時候,才能始終走在戰(zhàn)爭前邊。今天,在世界各國都在抓緊推進新軍事變革、戰(zhàn)爭形態(tài)和戰(zhàn)爭觀念都在不斷更新的背景下,我們打造強軍文化,就是要在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的態(tài)勢下,勇于到中流擊水,讓軍事思想文化的最新成果成為強軍事業(yè)不斷邁進的強大推動力。
——編?者?
習主席曾經用“三個前所未有”和“三大危險”概括中國當前的時局。這一論述深刻表明,機遇與風險并存,如何將風險視為砥礪、把機遇化作成功,正是時代對大國崛起和民族復興的真正考驗。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如何洞察世界軍事發(fā)展的特點,創(chuàng)新軍事理論,激勵軍心士氣,打贏新型戰(zhàn)爭,以軍事戰(zhàn)略保障國家戰(zhàn)略突破各種內憂阻礙和外患伏擊,是當代中國戰(zhàn)略家和軍隊必須回答的緊迫課題。而近代以來世界大國軍事興衰的經驗與教訓,對于思考這一課題頗有價值。
1、思想是歷史的脈動
德國是歐洲大國中實現現代化較晚的國家,也是近代中國的“軍事教官”,頗具他山之石的“端詳”價值。
在雄圖大略的腓特烈大帝死后,統(tǒng)一的普魯士仿佛失去了靈魂。全社會到處彌漫“軟乎乎的幸福主義”和“懶洋洋的樂觀主義”,軍隊將演習變成演戲,將軍事文化“文藝”化,結果在1806年與用新式建軍思想武裝起來的法軍對陣時一觸即潰。拿破侖在大軍團的第22期公告中寫道:“像是秋天的薄霧遇上了冉冉升起的陽光,普魯士軍隊就這樣消散了?!?/p>
形式主義的背后是老氣橫秋的惰性。普魯士素有尚武傳統(tǒng),但在長期的和平歲月中,軍官隊伍已經非常老化。有資料顯示,當時142名普魯士將軍中有4名年逾八旬,13名將軍79歲,?60歲以上的將軍有62名。而打敗普魯士這一年,拿破侖才37歲。在法國大革命和軍功制度激勵下,年輕的法軍軍官充滿了建功疆場、爭當元帥的豪情。
26歲的上尉克勞塞維茨在這次戰(zhàn)役中做了俘虜。對照生龍活虎的法軍,他看到自己國家軍隊戰(zhàn)敗的主因:中高層軍官很少認識到戰(zhàn)爭樣式已發(fā)生根本性變化;軍官們更在意自己的軍銜和社會地位而不是作戰(zhàn);在演兵場上無休無止地重復操練,只會使“軍隊的精神”變得“完全不好戰(zhàn)”。
80多年后,幾乎和普魯士一模一樣的悲劇發(fā)生在晚清中國。甲午戰(zhàn)爭失敗后,北洋水師將領反思:“我軍無事之秋,多尚虛文,未嘗講求戰(zhàn)事。在防操練,不過故事虛行”“徒求其演放整齊,所練仍屬皮毛,毫無裨益”。
普魯士比晚清中國幸運的是,在軍隊和國家慘敗中涌現出的戰(zhàn)略家很快受到國家重視,臥薪嘗膽以圖東山再起??藙谌S茨從戰(zhàn)俘營出來,進入普魯士軍事改革委員會,參與設計新型軍隊,并在7年后參加了打敗拿破侖的滑鐵盧戰(zhàn)役。之后,他以畢生的精力研究戰(zhàn)爭,試圖以軍事理論創(chuàng)新和精神激勵,破除曾經導致自己國家蒙羞的軍隊思維僵化和意志低迷。曾任德軍參謀長的施利芬說,“通過它(《戰(zhàn)爭論》)造就了整整一代杰出的軍人”。
站在克勞塞維茨思想的山峰上,老毛奇設立參謀本部,大大提高軍事效率,并把最新技術革命成果引入戰(zhàn)爭。軍事制度的劃時代創(chuàng)新與“普魯士的鐵路政治”相結合,為德國贏得了歐洲第一軍事強國的地位。在原有軍官團精通軍事理論、嚴格訓練、意志堅定等軍事品格的基礎上,重視戰(zhàn)略家和最新技術革命的軍事應用,成為德軍的新傳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