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上將張愛萍的住宅青磚平房,后靠什剎海,市井之聲喧囂;前臨白米斜街,尋常百姓毗鄰。據(jù)云,組織上曾多次請將軍移居他處,均被將軍婉言謝絕。人問其故,將軍曰:“難舍提壺賣漿聲!”
人民是靠山,也是江山。在張愛萍將軍眼中,提壺賣漿聲,非嘈雜之聲,乃金玉之言,不可不聽之、思之、敬之。事實上,不獨張將軍,眾多開國戰(zhàn)將,都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都對人民群眾有一種難舍之情。陳毅元帥說:“我到死都不能忘記,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是老百姓用獨輪小車推出來的?!?/p>
難舍,表達的是一種真情深情。
王樹聲將軍愛養(yǎng)花,尤喜君子蘭。將軍常往同院老花工任師傅家請教養(yǎng)花技術。某日,任師傅患病,適將軍到,急奔單位門診部,親領醫(yī)生診治。此后每日散步必至任師傅家,問寒問暖,直至任師傅完全康復。賀炳炎將軍任成都軍區(qū)司令員時,軍區(qū)大院里花工、澡堂師傅、水電工、廚師等均為將軍廳堂“座上賓”。
難舍,彰顯的是一種和諧和睦。
孫毅將軍家與某菜站和副食品店相鄰。菜站和副食品店因場地小,集中上市之蔬菜無地堆放。將軍見之,曰:“放我家院子?!贝撕螅颗R春節(jié)前夕,將軍小院成了蔬菜倉庫,白菜、大蔥、蘿卜,堆積如山,十余年如此。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北京仍有余震。孫毅將軍囑警衛(wèi)員打開大門,讓附近群眾進院,搭防震棚,支野炊灶,桌椅雜陳,老少喧嘩,“將軍府”變成了“大雜院”。
難舍,體現(xiàn)的是一種本真本色。
“莫因馬高人自大”。焦裕祿曾經(jīng)說過:“我們不是人民的上司,我們都是人民的勤務員,必須和群眾同甘共苦共患難?!辈还芄傥挥卸啻螅瞄T有多高,自己本身也是一名群眾。陳再道將軍晚年視己為普通群眾,常獨自至北京阜成門立交橋下,遛馬路,逛商場,觀街景,有時擠進人堆看別人下棋,為一子之得失,與素不相識者爭得面紅耳赤。將軍融民之情、樂民之樂略見一斑。
對共產(chǎn)黨人來說,對群眾有難舍之情,多聽聽“提壺賣漿聲”,才能贏得人民,才能坐穩(wěn)江山,才能無往而不勝。羅榮桓元帥的一生,就是永遠和群眾在一起的人生。他善于聯(lián)系群眾,關心他們的冷暖,與他們打成一片,把自己當作人民中的一員。他常說,人民群眾是領導干部身上的血液,領導干部脫離了群眾,生命就要枯竭。他家的客人絡繹不絕,有高級干部,有一般干部,更有工人農(nóng)民。群眾寫詩贊道:“革命友誼重山河,首長關懷暖心窩。帥府門前客不斷,單車倒比汽車多?!?/p>
如今,遠離了硝煙和彈雨,一些領導干部遠離了百姓,淡忘了群眾,忘記了人民是勝利之源、是銅墻鐵壁。于是,各種各樣的問題就出來了,打仗的招法少了,工作的思路不清了,實際情況了解不到了,自身的問題看不到了,官兵對自己不太信任了……諸如此類的問題,歸根結(jié)底是自己這條“魚”,脫離群眾這條“河”太久了。如同拿破侖所言,“好久沒有和戰(zhàn)士一起喝湯了”。
“與民共其樂者,人必憂其憂;與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無論是誰只要割斷了自己的根,就注定走不到輝煌的明天。共產(chǎn)黨人的根,就在人民群眾中;人民軍隊打勝仗的偉力,就在“提壺賣漿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