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組:這次談話后,您在正定采訪還有哪些新發(fā)現?
趙德潤:采訪中,我看了一些和石家莊毗鄰的模范鄉(xiāng)鎮(zhèn),也看了一些相對落后的鄉(xiāng)鎮(zhèn),可以說發(fā)展快的和慢的地方,我都走到、看到了。我不僅到各個鄉(xiāng)鎮(zhèn),還到村里,到農民家里去看,看得比較深入,前后持續(xù)了半個多月。
我印象中,發(fā)展比較快的有20里鋪、西兆通、南村。這些地方依托城市,靠城吃城,對習近平同志提出的20字方針貫徹得很好,對具體如何“投其所好,供其所需”也了解得比較清楚。
我發(fā)現正定農民的素質和精神面貌正悄悄發(fā)生著變化。那時候,改革開放剛剛開始,城里人穿西裝的都不多,農村穿西裝的更是罕見。我到南石家莊村去看一個養(yǎng)殖公司,這是五戶農民合資辦的公司,公司在當時就很先進,有實驗室,還有科研項目,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比我們穿得還帶勁,西裝革履,打著領帶,還向我咨詢哪一款高檔照相機性價比更好。我發(fā)現正定農民嘴里流行詞很多,意識挺超前,思維也很新潮,跟他們打交道的時候,簡直忘記了他們是農民。
為提高農民素質,習近平同志組織編了一本小冊子叫《新素質分子一百例》。這本書里主要介紹農民的變化,選了100個典型寫在冊子里,讓大家學習。
小馬村37歲的黨支部書記張福斌帶領群眾搞工副業(yè)生產的事跡,一時傳為佳話。他從報紙和刊物上研究市場緊缺的商品,并且去實地考察,還和習近平同志請來的專家顧問一起研究,請他們幫助出主意。專家論證之后認為可行,他就跟村民一起集資100萬元辦了一個生產化工產品的企業(yè),把20名工人送到西北大學去培訓。很多人看到100萬元這么大的數字,都替他捏了一把汗。這位村支書卻很自信地說:“習書記請來的這些專家,幫我拿定了主意。我相信他們的科學論證不是隨便拍腦瓜。一旦辦成了,一年就能掙60萬元,第二年就可以收回投資開始盈利,這可是棵搖錢樹。”后來,這個企業(yè)果然成功地辦起來了,效益超出了預期。
正定采訪,使我深刻感受到,農民在市場經濟的海洋里,從內到外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他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素質提高了,懂得了商品經濟,懂得了怎樣去致富?!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這比什么都重要。
習近平同志當年培養(yǎng)的一些典型,現在都成氣候了。比如,他一直關注和支持的留村乒乓球學校,在他建議下搬到縣城建分校,現在已經發(fā)展為國內外聞名的乒乓球訓練基地,被譽為“世界冠軍、奧運冠軍的搖籃”。
我在調研時認識的一位農民企業(yè)家,現已成為金河集團董事長。他一開始開拖拉機,而拖拉機維修經常需要配件,他覺得這是一個賺錢的門路,就開了一個配件廠。他用賺的錢買一輛汽車跑運輸,于是又擴大經營,搞汽車配件;汽車需要汽油,他又搞起了油庫。他的油庫在華北地區(qū)都很有名氣,鐵路專用線能通到他的油庫里。他還搞房地產和投資業(yè)務,成了正定有名的大企業(yè)家。而在他起步的那幾年,正是習近平同志細致具體的富民政策讓他走上了發(fā)展的快車道。
在采訪的時候,習近平同志曾經對我說:“正定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要超過正定經濟發(fā)展的速度。”這一點,他說到做到了。1983年工農業(yè)總產值比1981年增長56%,人均收入增長75%,正定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遠遠超過了正定經濟發(fā)展的速度。
采訪組:在您看來,正定做到這一點的關鍵因素是什么呢?
趙德潤:通過調查,我認為第一個因素是為農民減負。過去,正定的征購任務高達7000多萬斤,平均到每一個人的頭上,就有將近200斤的負擔。農村大隊和社員只能靠增加投入,加大水肥,才能保持住高產量和高征購,這樣種糧食的成本就高。有些地方交了征購,農民就沒了口糧,只好到別的縣買高價糧當口糧。這樣一來,不可能不窮。
據我所知,習近平同志到正定縣之后,不想在逐年加碼的征購任務上再出什么“政績”,他要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摘掉“桂冠”,讓人民喘一口氣。他和縣委副書記呂玉蘭商量,給中央領導同志寫信,經過反映和調查,國家征購減少2800萬斤,大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談到這一點的時候,習近平同志說:“我們正定寧可不要‘全國高產縣’這個桂冠,也要讓群眾過上好日子?!睆乃胶偷恼Z氣里,我感覺到他對忽視群眾利益追求政績是堅決反對的。
聽到他這么說,我心里很感動。我感覺他給正定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要知道,在絕大多數時候,考量一個官員能不能升遷,往往不是老百姓,而是他的政績。習近平同志在可以表現政績的時候卻不要政績,而是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這一條,我覺得非常難能可貴。
農民收入快速提高的第二個因素,也是以后長期起作用的因素,就是依托城市發(fā)展經濟、發(fā)展多種經營。在習近平同志主導下,農民養(yǎng)雞、養(yǎng)牛、養(yǎng)羊、種植瓜果蔬菜,給城市供應肉蛋奶、充實“菜籃子”。正定緊挨石家莊,供應鏈短,運輸快,各種副食品源源不斷輸入城市,正定老百姓的腰包很快就鼓了起來。這個情況證明,只要有了好的環(huán)境、好的政策,農民勤勞致富是非常快的。
與此同時,正定還發(fā)展編織業(yè)、機械配件、化工原料、服裝、家具、食用菌、花卉、家用電器修理等產業(yè),為城市服務。另外,正定的農村還有大量勞動力為城市建設服務,農民成群結隊到石家莊打工。
類似這樣的措施全面鋪開以后,農民收入迅速增加。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我們常說國富民強、藏富于民,習近平同志在正定首先做到了藏富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