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親,王繼才為他的孩子帶來了什么?
為了守島,他沒能給孩子們更多陪伴;生活清貧,他不得已讓兒女歷盡艱辛。但這位“狠心的父親”卻為子女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讓他們漸漸有了自己的樣子。
大女兒王蘇13歲那年,本該上初中卻被迫輟學(xué)。為了給島上的父母送米、送菜、送煤,小姑娘常常要趕在漁民出海前,半夜一個人把物品送到碼頭,再沿著漆黑的路戰(zhàn)戰(zhàn)兢兢走回家。
“爸,我想上學(xué)?!边@句話王蘇不知道在心里重復(fù)了多少遍??伤?,在父母心里,島也是家,那個家離不開他們,而父母則離不開她這個“小后勤”。
從此,王蘇扛起了島下的家,像媽媽一樣為弟弟妹妹洗衣做飯、接送上學(xué)。有一年端午節(jié)后,母親王仕花看到兒子王志國穿著一條新短褲,小女兒王帆穿了一件新裙子,非常奇怪。王蘇忙說:“鄰居小孩都有新衣服穿,我也想給弟弟妹妹買,就去幫人揀了一個月的蝦皮。”王仕花熱淚盈眶,把這個“小大人”緊緊摟在了懷里。
時至今日,回憶起小時候的艱辛,兒女們總說:“那些經(jīng)歷也是收獲,以后遇到再難的事都不怕了。和父母在島上吃的苦相比,這不算什么?!?/p>
“島上斷糧,父親會想還有哪些物資可用;碼頭壞了,他搬石頭去修;營房破損,他自己去補?!痹谕踔緡壑校鎸Ь场翱孔约骸焙汀安槐г埂?,是父親王繼才奮斗一生的寫照,更是父親留給他們的精神財富。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蓖趵^才又何嘗沒有做到呢?
三個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漸漸長大,王繼才不懈奮斗、敬業(yè)奉獻(xiàn)、熱愛祖國的精神,也在他們身上扎了根。
長大后的王志國,身材健壯、皮膚黝黑,眼神中透著堅毅,像極了父親年輕時的樣子。
大學(xué)期間,為了減輕家里的負(fù)擔(dān),王志國送過牛奶、當(dāng)過家教、做過推銷、賣過車票……四處勤工儉學(xué),他沒有放松學(xué)業(yè),后來如愿考取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xué)研究生。
如今,大女兒王蘇成了港口的司磅員,兒女雙全,家庭幸福;小女兒王帆是一名政策咨詢話務(wù)員,還利用業(yè)余時間自考本科。在下班后接受采訪時,性格內(nèi)向的王蘇靦腆地說自己很怕請假:“本來是自己的工作,給其他同事添麻煩心里過意不去?!?/p>
王繼才赤誠衛(wèi)國的初心一直影響著兒子志國。在2013年研究生畢業(yè)后,他沒有像同學(xué)們那樣進(jìn)入企業(yè)或研究所工作,而是選擇了參軍,既完成了父親的心愿,更實現(xiàn)了自己的抱負(fù)。被錄用那天,他向父親報告了喜訊,電話那頭的王繼才抑制不住喜悅和自豪,不停地說:“這才是我王繼才的兒子!”
最初,工作中機械式的查驗證件,一度讓王志國感到乏味。他想起父親常說的:“如果覺得平凡,是你沒有用心去做,”很快沉下心來鉆研業(yè)務(wù)。參軍5年,王志國始終保持著“零差錯、零投訴、零違紀(jì)”。
在開山島400公里外,作為邊防戰(zhàn)士的王志國,延續(xù)了父親的堅守,保衛(wèi)著南京空港?!拔沂睾梦业暮u,你守好你的國門?!备赣H曾經(jīng)的囑咐,他一直記得。
(新華社南京9月1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