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壯懷激烈,戰(zhàn)死沙場;我,淚眼蒙眬,年年守望。數(shù)十年生死兩茫茫,英烈何時才能魂歸故里?濟南市社會各界持續(xù)開展“幫烈屬尋親”活動——
為了烈士親屬的日夜思念
■解放軍報記者 于春光 安普忠 通訊員 李京進
每臨國慶,烈屬們倍加思念為國捐軀的親人。圖為劉明福烈士的家人在老戰(zhàn)士的陪同下前往剛找到的墓地祭奠。 李京進提供
中秋節(jié)前夕,泉城濟南,一連數(shù)日陰雨連綿,似乎在向70年前為解放濟南而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致哀。
“爹,沒找到您的確切墓地,是我一生的遺憾。但您安息在英雄山上、毛主席親筆題寫塔名的紀念塔下,全家人都為您感到驕傲和自豪……”
淚在雨中飛。9月19日,來自山東榮成的74歲老人田瑞敏老淚縱橫,在濟南革命烈士陵園的紀念塔下長跪不起。
得知在紀念濟南解放70周年之際,當?shù)馗鹘缭俅蜗破馂榱覍賹びH的熱潮,田瑞敏抱著希望來到濟南革命烈士陵園。在工作人員王軍利的幫助下,田瑞敏終于找到父親的“音訊”:田福太,華東野戰(zhàn)軍9縱26師76團2營副連長,1948年9月在濟南戰(zhàn)役中犧牲……
誰沒有兄弟姐妹?誰沒有父母雙親?幫烈士找到家,圓親人一個夢,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熱土一抷魂。
70年前的中秋節(jié)前夜,解放濟南的戰(zhàn)役打響。經(jīng)過8天8夜浴血奮戰(zhàn),戰(zhàn)斗勝利了,人民解放軍5000多名將士血灑戰(zhàn)場。
巍巍英雄山,郁郁翠柏松。濟南革命烈士陵園所在地原本稱作四里山,安葬的大都是在濟南戰(zhàn)役中犧牲的烈士。1952年10月27日,毛主席在山東軍區(qū)司令員許世友陪同下,來到四里山悼念革命烈士。看到眾多烈士安葬在此,毛主席感慨地說,真是青山處處埋忠骨?。∮羞@么多英烈長眠在這里,四里山就成英雄山了。于是,這里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英雄山。后來,毛主席還為英雄山革命烈士紀念塔親筆題寫了塔名。
革命戰(zhàn)爭年代,戰(zhàn)事匆忙,許多烈士都是就地掩埋,捧土為墓,削木為碑,加之數(shù)十載風雨侵蝕,烈士的基本信息保存極不完整,很多烈屬不知道自己的親人是怎么犧牲的、埋葬在哪里。
1998年,濟南解放50周年。一天,來自山東沂水縣的魏光玲夫婦走進濟南革命烈士陵園,請求幫助查找在濟南戰(zhàn)役中犧牲的叔叔魏相近的墓地。他們動情的訴說催人淚下,讓時光倒流。
濟南解放兩年后,沂水縣石梁店子村閻大媽才知道小兒子魏相近已經(jīng)光榮犧牲。閻大媽生前一直催著大兒子魏相尊尋找弟弟的墓地,但魏相尊一次次失望而歸。為了安慰母親,他謊稱找到了弟弟的墳墓,母親信以為真。母親去世后,魏相尊總覺得對不起母親,年事漸高的他便把尋親的任務交給了女兒魏光玲。
烈士陵園工作人員田淑群經(jīng)過認真查找,終于在已經(jīng)發(fā)黃的原始烈士登記表中,找到魏相近烈士的詳細信息,并在歷城革命烈士陵園找到了烈士墓地,圓了烈士親人半個多世紀的心愿。
為便于幫烈屬尋親,濟南革命烈士陵園工作人員對本地區(qū)所有烈士陵園、烈士散葬地進行了全面普查,繪制了名錄和示意圖。他們還與《大眾日報》《齊魯晚報》等聯(lián)動開通“尋親熱線”,公布了“網(wǎng)上尋親”網(wǎng)址,在全市掀起幫助烈屬尋親的熱潮。
烈士陵園主任孫曉峰動情地說:“誰沒有兄弟姐妹?誰沒有父母雙親?幫烈士找到家,圓親人一個夢,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提起孫景隆烈士,如今在濟南可謂家喻戶曉,因為他是濟南戰(zhàn)役中第一個把紅旗插上城頭的人。遺憾的是,由于烈士入伍前的名字是“孫景龍”,墓碑上刻的卻是“孫景隆”,一字之差讓孫家?guī)状丝嗫鄬ふ覕?shù)十年。烈士陵園工作人員進行反復核對,除名字存在一字之差外,烈屬提供的信息與檔案記載全部吻合,因此認定了烈士的身份。至此,烈士的英雄事跡被披露了出來。
據(jù)孫景隆當時的指導員彭超回憶:當年,爆破組組長孫景隆冒著敵人的炮火將紅旗插上城頭后,身負重傷,摔下城墻。彭超把他抱在懷里,孫景隆掏出一個被鮮血染紅、裹著18張北海銀行鈔票的紙包交給彭超說:“這是我的全部財產(chǎn),把它作為黨費交給黨。”18張紙幣是孫景隆入伍18個月的津貼,他分文未動。如今,這些血染的紙幣靜靜地陳列在濟南戰(zhàn)役紀念館里。
圓了幾十年的思念,了卻了幾代人的心愿。找到親人,烈屬可以安心了,英靈也可以安息了
“母親臨終前對我說:你要是找不到你哥,九泉之下咱娘倆也沒臉見面!”說到這里,王兆鈞烈士的妹妹王春英已泣不成聲,烈士陵園的工作人員也淚流滿面。
王兆鈞烈士在濟南戰(zhàn)役犧牲后,老母親想兒子想得整日癡癲,見到穿軍裝的就往家里拉,臨終前還喃喃喊著:兆鈞兒啊,你在哪里?
陵園工作人員翻遍了厚厚的26大卷《山東革命烈士英名錄》,終于找到了王兆鈞烈士的信息:華東野戰(zhàn)軍9縱隊27師81團突擊排排長,曾榮立二等功,犧牲于濟南戰(zhàn)役的茂嶺山戰(zhàn)斗中,但其犧牲經(jīng)過、安葬地點等情況不詳。
他們接著翻閱戰(zhàn)地資料,仍然沒有找到結(jié)果。根據(jù)濟南戰(zhàn)役決心圖、經(jīng)過圖找到了戰(zhàn)場舊址,在附近的村里挨個尋找知情人,他們終于找到了一位參加過茂嶺山戰(zhàn)斗的老戰(zhàn)士。老人回憶道,在戰(zhàn)斗中,一顆子彈打穿了王兆鈞的右大腿,擔架隊要抬他下去,他堅決不肯,讓他們?nèi)ヌ麆莞氐膽?zhàn)友。后來,一枚炮彈落在他附近,炸傷了他的腹部,腸子當即流了出來,這位年僅19歲的排長一手捂著肚子,一手繼續(xù)向敵人射擊,最終壯烈犧牲。戰(zhàn)友們把他的遺體安葬在離茂嶺山不遠的芷當山下。后來,政府把這些散埋的烈士墓集中遷到歷城革命烈士陵園。
60多年后,王春英終于找到了日思夜念的哥哥。
數(shù)年前的一個清明節(jié),濟南戰(zhàn)役王云竹烈士的妹妹王云萍,手捧親手扎制的花環(huán),來到濟南革命烈士陵園祭拜尋找多年的親人,一聲聲哭喊感人肺腑。
原來,王云竹年僅14歲便參加了八路軍。離家時,母親叮囑,子彈不長眼,要保護好自己??赏踉浦裾f,要革命就不能怕死,不往前沖怎么能打敗敵人!
“從那以后,哥哥再也沒有回過家,后來聽說犧牲在濟南戰(zhàn)役中。俺爹俺娘知道后,天天抹淚。解放后,俺家最怕的就是過年過節(jié),別人家都喜氣洋洋,俺家卻哭聲一片。俺爹俺娘臨終前說,他們是找不到你二哥的墓地了,你一定要接著找下去。找到后別忘了到祖墳上取把土撒到你二哥墳頭上,就算我們團聚了!”王云萍泣不成聲地訴說著。
“感謝濟南市民政局!感謝濟南革命烈士陵園!謝謝你們幫我找到了哥哥!”王云萍接過烈士陵園領導頒發(fā)給她的烈士進謁證,不停地道謝。
李景洲烈士之子李義乙的尋親之路充滿了坎坷和艱辛。李義乙8個月大時,父親離家當兵去了,從此杳無音信,鄉(xiāng)親們都懷疑他跑到臺灣去了。文革期間,李景洲烈士的妻子被當作“特嫌分子”,受盡屈辱,但這位農(nóng)村婦女一直堅信自己的丈夫是清白的。
帶著母親的囑托,18歲的李義乙踏上了尋父路。他先后去過東北、新疆等地,邊打工邊尋找父親,困難時一天只吃兩毛錢的白水煮面條。父親沒找著,自己卻吃苦受累人變得又黑又瘦。
一年春節(jié)前,李義乙從報紙上看到濟南革命烈士陵園為烈屬尋親的報道,立即趕到濟南。陵園工作人員得知他提供的信息后,加班加點幫他查找資料,最終確認李景洲就安葬在濟南革命烈士陵園。
國家還烈士以公正。李義乙拿到了父親遲到的烈士證,政府還給他補發(fā)了撫恤金,并為他的兩個孩子安置了工作。
泉城涌動尋親熱,淚水感動眾人心。安享盛世太平的人們,永遠不能忘記為國捐軀的先烈們
“烈士們?yōu)榱烁锩聵I(yè),連生命都獻了出來,我們這些過著和平幸福生活的人,為他們的親屬做一點事,再苦再累也是應該的!”烈士陵園一位工作人員,道出了濟南各界群眾的共同心聲。
尋找最親密的戰(zhàn)友、戰(zhàn)斗英雄劉洪斌烈士墓地及其親人是老戰(zhàn)士蘭培琮一生的夙愿。
在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劉洪斌不幸犧牲,年僅25歲。蘭培琮和戰(zhàn)友們含著熱淚,將劉洪斌烈士的遺體擦洗干凈,用剛繳獲的3床美軍軍毯包裹好,送到師野戰(zhàn)醫(yī)院,運回國內(nèi)安葬。
光陰荏苒,蘭培琮離休了,對戰(zhàn)友劉洪斌烈士的思念之情涌上心頭。烈士長眠何處?遺孤身在何方?他以前多方打聽,請在吉林工作的叔伯兄弟在東北尋找,找到當年在軍、師兩級醫(yī)院工作過的戰(zhàn)友詢問情況,都一無所獲。
濟南革命烈士陵園開通尋親熱線后,蘭培琮再次來到這里查閱檔案,研讀史料,終于查到了烈士的家鄉(xiāng)信息:劉洪斌,山東省牟平縣巋山區(qū)草埠村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軍地多個單位的幫助下,蘭培琮幾經(jīng)周折,先后找到了劉洪斌烈士的遺孀倪廣學、兒子劉啟山,以及烈士位于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墓地。
原來,劉洪斌是抗美援朝“十大烈士”之一,與黃繼光、邱少云等烈士安葬在一起。
直到這時,烈士家鄉(xiāng)牟平才知道,劉洪斌是一位馳騁戰(zhàn)場、戰(zhàn)功卓著的“華東一級人民英雄”,共參戰(zhàn)18次,俘敵470余名,先后11次榮立戰(zhàn)功。因為他同樣是一位偵察英雄,所以被譽為牟平“第二個楊子榮”。
泉城涌動尋親熱,淚水感動眾人心。在濟南,像蘭培琮這樣執(zhí)著地幫助烈屬尋親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當中,有老戰(zhàn)士,有退休教師,有機關干部,還有普通農(nóng)民。
承君一諾,必守終生?!叭珖\實守信道德模范”、濟南市歷城區(qū)港溝街道神武村村民劉延寶一家四代70年如一日守護烈士墓的義舉,被人們廣為傳誦。
在劉延寶守護的7座烈士墓中,只有張忠孝烈士有名有姓,卻從未見到親人前來祭奠。劉延寶有個心愿:一定要幫烈士找到親人。
一天,濟南第五中學退休教師劉愛敏被《老干部之家》雜志上一篇講述劉延寶事跡的文章深深感動,萌發(fā)了為張忠孝烈士尋找親人的想法。他一連給烈士家鄉(xiāng)寫了5封信,但都因查無此人被退回。
劉愛敏并不死心,他又向浙江省民政廳寄了信。事情出現(xiàn)轉(zhuǎn)機,浙江省民政廳接到劉愛敏的信后,在《浙江日報》連續(xù)4天刊發(fā)《山東老人尋找浙籍烈士親人》的文章,在社會上引起不小轟動。擔負調(diào)查任務的《浙江日報》記者汪成明,根據(jù)烈士留下的家鄉(xiāng)地址“仙平縣一五鄉(xiāng)下張村”,找到了與之基本吻合的原仙居縣卅五鄉(xiāng)下張村。但鄉(xiāng)親們說,張忠孝是被國民黨軍隊抓壯丁抓走的,誰也不知道張忠孝后來成了一名“解放戰(zhàn)士”,并在濟南戰(zhàn)役中英勇犧牲。在魯、浙兩地有關部門幫助下,張忠孝烈士的堂弟張方明攜妻子張云仙多次前來濟南祭奠烈士,劉延寶也了卻了一樁心愿。
“尊敬英雄、崇尚英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高地,也是一個有良知的人的道德底線?!睗暇瘋鋮^(qū)政委李懷林說,“為烈屬尋親,是對死者最好的緬懷,也是對生者最好的洗禮,是傳承紅色基因的生動課堂?!?/p>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如果喪失對歷史的記憶,我們的心靈就會在黑暗中迷失。”一直致力于濟南市英烈史料的研究、編纂、宣傳和保護工作的濟南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劉春明告訴記者,如果任由那些保存著烈士遺骨的墓群消失,那么接下來湮滅的,就有可能是為國捐軀的精神。為烈屬尋親的活動,成功地讓紅色基因融入更多年輕人的血脈,意義深遠。
采訪快結(jié)束時,退休教師劉愛敏送給記者一首他為紀念濟南解放70周年而作的小詩《登會仙閣》:“劫后余生七十秋,往事回眸舊地游。峰巔兵戈灰飛滅,故壘化作會仙樓。游客但惜亭榭爽,誰人尚記硝煙稠?英雄忠骨眠嶺下,烈士豐碑矗心頭?!?/p>
安息吧,為國捐軀的先烈們!親人不會忘記你們,祖國不會忘記你們,人民不會忘記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