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情:一定要為人民做點什么
記者:您二老為什么會想到做捐資助學這件事?
陳:說來話長。這源自我們的出身,也源自我們當兵的經(jīng)歷。
我們兩個人都是舊社會的苦孩子。小時候,我們家算是四川成都一戶殷實的書香門第,有3間大院幾十間房子。日本人轟炸大西南的時候,飛機飛得很低,他們拿機槍掃、拿炸彈炸,最可恨的是扔燃燒彈,把我們家給燒了。我躲在不遠處的河堤下才僥幸逃脫,但從此以后衣食無著。那一年我6歲,知道了什么叫國家受人欺負。1949年10月,我參加了革命,做地下黨的通信員,年底成都解放時入伍。
是共產(chǎn)黨和解放軍解放了我們,所以我們特別感謝黨、感謝軍隊,這個根子種下了。從入伍那天起,我就下決心要一輩子當解放軍。而且,我這輩子,穿上軍裝是兵,脫下軍裝還是兵,最深的就是軍人情結!
記者:那您參軍后為什么會立下“一定要為人民做點什么”的信念?
陳:我講兩個故事。在解放大西南的時候,我們所在的部隊是華北野戰(zhàn)軍十八兵團六十二軍一八五師,任務是解放四川雅安。雅安山多路遠,大部隊進不去,當?shù)赝练?、國民黨軍殘部和地主武裝勢力合在一起,敵眾我寡、敵暗我明。但不到一年,我們一個軍剿滅了10萬土匪。怎么做到的?除了官兵英勇,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得民心,老百姓支持你。那時候打仗最困難的就是你不知道誰是土匪、他們在哪兒,都是靠老百姓通風報信,靠民兵站崗放哨送情報。解放軍解放人民,人民支持解放軍,這是我們參軍后最深刻的一課。所以,我們這輩子有個最基本的信念:一定要為人民做點什么。
這是“大”的教育,還有一個“小”的教育。我當時得了一種惡性瘧疾,部隊要開拔,把我安排在一位何婆婆家里。我一個月下不了床,全靠她照顧。人民的恩情忘不掉,所以我一定要做點什么。
記者:您二老捐建的第一所小學就在雅安,是不是跟這段經(jīng)歷有關?
陳:對,我們要回報老區(qū)人民、告慰犧牲戰(zhàn)友、完成老兵夙愿。雅安人民對我們有感情,過去我們?yōu)榻夥叛虐擦鬟^血,現(xiàn)在我們要為雅安的發(fā)展作貢獻。我們好幾百名戰(zhàn)友為了建立人民政權,犧牲在雅安。雅安這些年還是很窮。2000年,雅安解放50周年,我們拿出所有的積蓄,一共20萬元,在雅安軍分區(qū)和地方政府的幫助下,建了一所占地1700多平方米、能容納600多名孩子的希望小學。
記者:那捐建的第二所學校為什么選在烏蘭浩特?
陳:一是因為“烏蘭”是紅,“浩特”是城,烏蘭浩特寓意紅城,1947年很早建立了人民政權。二是因為它非常窮,在邊境地區(qū),改革開放以后也沒能發(fā)展起來。
我們捐建的兩所學校和30多個書屋都在老少邊窮地區(qū),而且還有個特點,半數(shù)以上都在紅軍長征經(jīng)過的地方。當過兵的人都對長征很有感情。我給你們舉幾個建書屋的地方吧:江西興國,貴州遵義,四川寶興、石棉、康定,甘肅會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