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個英雄都活在我們心中
李小平
有這樣一位普通老人,每天清晨起床后第一件事,是拿著抹布給一位英雄“洗臉”——擦拭一遍烈士楊朝起的墓碑。一年365天,幾乎從未間斷,至今已堅持26年。
這位老人是河南民權(quán)縣北關(guān)鎮(zhèn)88歲的趙松武。守護烈士墓,是他的精神自覺。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臨難不顧生,身死魂飛揚”……中華民族跌宕起伏的歷史長河里,每當國家危亡關(guān)頭,都會涌現(xiàn)出一大批民族英雄,如戚繼光、鄧世昌、吉鴻昌、楊靖宇等,他們用生命譜寫出不朽的精神史詩,激勵后人“擊鼓之時,則忘其身”。
天下艱難際,時勢造英雄。血雨腥風的土地革命、氣壯山河的抗日戰(zhàn)爭、波瀾壯闊的解放戰(zhàn)爭,無數(shù)中華兒女捐軀赴國難,為民族的解放、新中國的建立流血犧牲。這些革命烈士是近代歷史的開拓者,是民族精神的脊梁。
然而,中國長期無戰(zhàn)事,人們生活在多元多樣多變的和平盛世,受各種因素影響,有些人漸漸淡忘了英雄,甚至是遺忘英雄。有的人在網(wǎng)絡上褻瀆、歪曲英雄,有的人以“學術(shù)研究”為名否定英雄事實,董存瑞、邱少云、“狼牙山五壯士”這些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接連遭到污蔑。
祖國的萬里河山,離不開英雄的鮮血浸染;人民的幸福安康,離不開英雄的慷慨捐軀。每當我們的英雄被別有用心的一些人嘲諷、攻擊時,我們是否發(fā)問:“英雄保衛(wèi)國家,誰來保衛(wèi)英雄?”
回望中國革命史,英雄無日不犧牲——長征平均每走一公里,就有3、4名紅軍將士犧牲;長征平均每走一天,就有約200人獻出生命……今天,走出歷史再去看每年只有清明節(jié)、烈士紀念日才去祭奠英雄難免有些內(nèi)疚,生活在英雄用生命換來的新時代,沒有理由不去自覺愛護英雄、尊重英雄、敬仰英雄,讓每個英雄都活在我們心中。
一個偉大的民族需要英雄來奠基,英雄更需要國家和人民的奠基來傳承其不朽的價值。莫斯科紅場烈士墓上,鐫刻著這樣的銘文:沒有人會忘記,沒有人會被忘記。他們國家廣袤大地上的標志性建筑物,是遍布每一座城市的英雄紀念碑,每年與軍人相關(guān)的節(jié)日有40多個。
郁達夫說過,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中國無戰(zhàn)事,軍人有犧牲。去年,申亮亮、楊樹朋、余旭等30多名軍人犧牲在不同戰(zhàn)位上,用生命立起新一代革命軍人的價值坐標,他們都應該是我們用心敬仰的英雄豐碑,是我們精神家園的“鎮(zhèn)宅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