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3號凌晨1點,睡夢中突然被一陣腹痛疼醒。我沒有意識到那就是宮縮,翻個身準備再次入睡。過了大約半小時,又一陣腹痛襲來,這下明白了,徹底清醒了,有點興奮又有點害怕。
麥爸正在旁邊呼呼大睡,我想了想,還是不要叫醒他,一來以我對他的了解,八成根本就叫不醒,二來初產婦第一產程要很久很久,現(xiàn)在才半小時宮縮一次,堅持到天亮應該也開不了多少指。就這么獨立堅強地干躺著,到了5點多天有點蒙蒙亮了,才迷迷糊糊睡著了一會兒。
6點多麥爸和媽媽都起床了,我告訴他們晚上宮縮了,準備去醫(yī)院。待產包早就準備好了,根據(jù)網友和同事的建議,收拾了一大行李箱,事后證明大部分都沒用上。?

我和麥爸分別請了假,麥爸找了一輛車,大包小包奔赴醫(yī)院。熟練地去四樓掛號、二樓產科檢查,一個醫(yī)生給做了內檢,說宮口松動、可容一指,給開了住院單。去住院處登記,領了一些洗漱用品,等了一會兒,湊了4個病人,由一個工作人員領著去外科大樓,中途2個病人被支去他們的科室,我和另一個孕婦被送到10層產科病房。媽媽被攔在病區(qū)外,只讓麥爸一個人陪。到了護士站又登記,登記的時候一個很久沒聯(lián)系的學長突然打電話問我們單位慰問除夕夜的值勤人員給什么東西。我正在肚子疼、馬上住院生孩子了,他還在問我怎么慰問!太神了!更神的是,我還耐心細致地回答了他的種種疑問!

(這位以臉大為特點的學長,如果你剛好看到這篇文章,如果你剛好還記得這段往事,是不是應該面壁3秒鐘?)
護士把我分到一個5人間,雖然病房里人有點多,卻是最后一張床位,后面再來的孕婦只能住在樓道。我住在靠近門口的床位,指揮麥爸把行李安頓好,自己把常用的東西放在床頭柜。護士推過來兩個儀器,監(jiān)測胎心和宮縮,我的宮縮值很低,即使肚子正在疼的時候也不高,護士懷疑到底有沒有在開宮口,但我還是保持半小時一次腹痛。
隔壁床的孕婦非常健談,熱情地為我介紹病房的情況。她是初產婦,才32周,胎心不穩(wěn),住院監(jiān)護,她媽媽陪著,下午就出院了。接著住進來一個川妹子,長得挺漂亮,要是她不說有個5歲的女兒,都看不出來生過孩子,35周,瘢痕子宮,子宮壁太薄,保胎來了,老公是部隊的,下了班過來陪一會兒,兩個人卻不怎么說話。再往里的寶媽前一天剖宮產一個7斤多的男孩,二寶,大寶也是兒子,寶寶非常愛哭,爸媽不怎么管,可能為將來的兩套房子發(fā)愁還來不及呢吧,請了一個301的育兒嫂,整天抱著。她對面的床空了一天,據(jù)說一大早就去產房了,先試圖順產,順不出來又拉去剖,天黑了才回來,生了個8斤多的男孩,也是二寶,大寶是個8歲的女孩,寶媽告訴我女兒確實是貼心小棉襖,但是寶寶的奶奶卻喜歡大孫子喜歡得不得了,恨不得抱著不撒手,寶爸照顧寶媽很生澀,一點不像當了8年爸爸的人,當時心想麥爸8年后肯定也是那么笨手笨腳的樣子,不過快一年后的今天,我對麥爸的成長充滿了信心。
晚上醫(yī)生查房,想扶寶媽翻身,寶媽疼得哇哇大叫,叫聲之慘烈把我嚇得不輕,之前偷偷想過,萬一順產疼得受不了就求醫(yī)生給剖宮產,但是看到這位寶媽疼成這樣,還是忍住順產吧。她旁邊的寶媽是初產婦,前一天順產一個6斤多的女孩,寶寶非常安靜,幾乎一直在睡覺,她家也請了育兒嫂,育兒嫂很專業(yè),有空就給寶媽按摩通乳,還熱情地向我們科普新生兒喂養(yǎng)知識,我沒事就溜達過去看她家乖巧的小公主,心里默念希望麥麥生出來也能這樣省事。
媽媽過了一會兒也進了病房,醫(yī)院說是只讓一個家屬陪床,可是多來幾個也沒人管。給爸爸打了電話,他改簽了火車票,第二天就來。中午醫(yī)院給送餐,因為剛住進來,來不及登記,只有地方病號飯的標準2個菜,晚上就變成了軍人餐,還配一個高大上的飯盒。?
家屬沒的吃,麥爸陪媽媽去門診大樓的餐廳吃了水餃,他們趕上了年前最后一頓飯,工人們要回家過年,晚上餐廳就關門了。
下午被醫(yī)生叫到辦公室,詳細詢問了身體情況,尤其是不正常的地方。但是我的種種不正常,隨著麥麥的發(fā)育,自己都在恢復,到臨盆時基本沒什么問題了,胎位也正,骨盆寬度也夠,B超預測的胎兒大小也合適,就等順產了。
宮縮還是十幾二十分鐘一次,一次持續(xù)二三十秒。根據(jù)孕婦課學的知識,沒事就讓麥爸陪著在樓道散步,時而面對面雙手搭在他肩膀上左右晃動腰身,宮縮的時候就蹲一會兒,過去了繼續(xù)散步。散步的時候在樓道遇見了郭尋,之前產檢也遇見過她幾次,她住在一個雙人間,提醒我們時不時去問問護士,如果雙人間有床位了趕緊搬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