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有人曾總結過國民黨為何失敗,說:蔣介石只用奴才不用人才,共產(chǎn)黨正相反,用人才不用奴才。
其實縱觀共產(chǎn)黨發(fā)展壯大史,正是一部發(fā)現(xiàn)人才、愛惜人才、使用人才、成就人才的歷史。
延安時期黨中央制定的緊急情況的撤離方案,當時并不多的杰出知識分子甚至是優(yōu)先于黨的領導人先撤離的;解放戰(zhàn)爭后期,周恩來親自寫信,一位位地去爭取國內卓有成就的杰出專家留在大陸。
1956年錢學森回國后參加全國政協(xié)的宴請。請柬上寫的是第37桌,可他到了宴會廳,卻在第37桌找不到自己的名牌。這時,工作人員領著他來到第一桌,在緊挨毛澤東座位的右面——第一貴賓的位置,寫著錢學森的大名。原來毛澤東在審看宴會來賓名單時,用紅鉛筆把錢學森勾到了第一桌。
4年后,中國第一顆導彈實驗成功,8年后,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實驗成功。當年中國缺錢、缺物、缺技術,但用好了人才彌補了這一切缺失。杰出的人才能夠給中華民族的國防建設做出什么貢獻?歷史已然說明。而那些偉大成就的背后,是一定能從當時毛澤東那支紅鉛筆上找到原因的。
共產(chǎn)黨為何能用好人才?是高官厚祿么?那國民黨可以給得更高。是優(yōu)越生活條件么?那海外可以給得更好。其實都不是,這個黨這支軍隊能夠給人才以情懷的安放,無比的尊重和信任,還有施展能力抱負的空間,這才是人才紛至沓來的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