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亞洲文明,從來都是在對話中前進。張騫、法顯、阿底峽、馬歡……他們遠赴他鄉(xiāng),傳播物種,傳授技藝,傳承教化,用互學互鑒驅(qū)動著文明的車輪。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即將在北京召開?;仡檨喼尬拿鲗υ挼臍v史,對于各國共同擘畫美美與共的文明互鑒新畫卷,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筷箸禮為先,各國風俗近
“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筷子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當屬中國及其周邊國家。
相傳大禹在治理水患時三過家門而不入,由于時間緊迫,經(jīng)常在野外進餐然后開拔趕路。但剛燒開鍋時,湯水沸滾無法取肉,就折樹枝夾而食之,這就是筷箸的雛形。
伴隨著文化的傳播,筷子來到日韓以及東南亞等國,受到廣泛歡迎。日本還對筷子進行了改良,并發(fā)明“割箸”,即我們今天使用的一次性筷子。
一雙小小的筷子不經(jīng)意間連起了各國的習俗,這在亞洲文明交流中,并非孤例。
在泰國民間傳說中,有一個神童古曼無所不知,仙師伽賓蓬不服氣,便問了他三個問題:“早上祥光在哪?中午祥光在哪?晚上祥光在哪?”
苦苦思索六天六夜找不到答案的古曼,無意間在老鷹的對話中聽到了答案:“早上,祥光在臉上,人們要洗臉;中午,祥光在胸部,人們要用水噴灑胸部;晚上,祥光在腳部,人們要洗腳。這樣才能遠離所有的不祥。”這個傳說,就是泰國新年宋干節(jié)的來歷。
在中國的傣族中,也流傳著類似的故事,只是仙師變成了魔王,神童變成了魔王的愛妾,情節(jié)則從打賭變成了魔王的愛妾為民除害,節(jié)日的名稱也變成了潑水節(jié),但儀式和寓意都是一樣的——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的不順,清除所有的邪惡、不幸和罪惡。
文化無國界,但使風俗淳。每到這一節(jié)日,從泰國、老撾、緬甸、柬埔寨等國一直到中國云南,處處可見的晶瑩水花,正是亞洲各民族風俗文化交融的生動寫照。
絲路駝鈴響,文字各家融
五千年中華文明發(fā)展史,是一部中外不同文明交流整合的歷史。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寥寥20字,用一到十的數(shù)字,營造出一派田園景象,古典詩詞的魅力毋庸贅言。
然而,日常生活中,對于數(shù)字的表達和使用,人們更習慣于使用阿拉伯數(shù)字。隨著絲綢之路的興盛,阿拉伯數(shù)字在民間商貿(mào)往來中得到應用。
如今,阿拉伯數(shù)字已經(jīng)在漢字表達方式中牢牢占據(jù)一席之地,而漢字也和鄰國文字之間有著割舍不斷的淵源。
在日本第一家漢字博物館,中央豎立著一座高10米的“五萬漢字塔”,塔的四面密密麻麻印著顏色、大小各異的漢字。人們可以在各種有趣乃至“神秘”的體驗中感受漢字的無窮魅力。而獨立、法制、主權、民族等現(xiàn)代意義上的詞匯,也是經(jīng)由日文翻譯過來并得到廣泛應用的。
思想尊者釋,文明亞洲流
2018年3月起,位于印度東南海岸的小城本地治里,有“現(xiàn)代玄奘”之稱的中國國學大師徐梵澄書畫展在當?shù)貖W羅賓多修道院舉行。
徐梵澄作為魯迅的得意門生,生前曾在此處精研釋譯印度哲學古籍長達27年,是中國系統(tǒng)介紹印度奧羅賓多哲學思想的第一人。此次展出的書畫正是他當年旅居此間時的作品。
說起中印文化交流,自然不能不提玄奘取經(jīng)的故事。
公元631年,歷經(jīng)跋涉,玄奘法師終于抵達西行終點——中印度摩揭陀國的那爛陀寺,與106歲的戒賢法師有過一席精彩對話。在后人看來,那不只是兩位高僧的對話,還是相互欽慕的兩大文明的對話。
那次對話開啟了摩揭陀國與唐王朝交好的歷史。西安的大雁塔,至今仍講述著摩揭陀國“雁塔”的故事。而玄奘那本集納了多種異域文明的《大唐西域記》,已成為復原古代西域和印度歷史的珍貴典籍。
此后,僧人鑒真東渡,留居日本10年,講授佛學理論,傳播唐朝藝術、醫(yī)學等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唐招提寺就是鑒真根據(jù)中國唐代寺院建筑的樣式為日本精心設計的,至今寺內(nèi)依舊供奉著鑒真大師的坐像。
玄奘和鑒真的故事,在當時或許是一個奇跡,但在文明交流對話史上卻并非孤例,某種程度上還是一種常態(tài)。畢竟,無論思想的傳播,還是民心的相通,都離不開一代代人的接力前行。
(解放軍報北京5月1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