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用“新常態(tài)”講好故事
——中國軍網“行進中國·精彩故事——南海紀行”系列報道的前前后后
■本報記者 曲延濤
中國軍網“南海紀行”系列專題部分網頁截圖
中國軍網“南海紀行”系列專題部分網頁截圖
中國軍網“南海紀行”系列專題部分網頁截圖 圖片合成:賀金龍
?
7天采寫7篇主稿,7天發(fā)布7個專題,7個專題各具特色,中國軍網這次“蠻拼的”;
從手機客戶端HTML5頁面、視頻短片、原創(chuàng)MV到微信產品,網絡新創(chuàng)作一個接一個,真是令人期待的節(jié)奏;
一次全新的閱讀體驗,一道味厚料足的新年大餐,為這樣的“任性”點贊……
這是今年1月初中國軍網推出“行進中國·精彩故事——南海紀行”系列報道之后,一些網友的留言和跟帖。感動之余,中國軍網“南海紀行”報道組的記者和編輯們在思考:“這組系列報道對今后的網絡新聞宣傳有什么啟迪?接下來我們該怎樣講好行進中國的精彩故事?”
從一個士兵看一支軍隊,從一個小故事看一個大時代。我們缺少的不是故事而是發(fā)現(xiàn)——
到故事的源頭去
南海,是一片美麗富饒的海洋,也是一片波譎云詭的海洋。此前,已有多家媒體廣泛報道過堅守在保衛(wèi)祖國海洋權益最前線的南海艦隊官兵。中國軍網再次走進南海艦隊進行網絡專題報道,如何才能講出與眾不同的故事?
從雷州半島到海南島,從南沙守備部隊到海軍陸戰(zhàn)隊,從一座座軍港到一艘艘戰(zhàn)艦,中國軍網“南海紀行”采訪組兵分多路,與南海艦隊官兵深入接觸和交談,被很多嶄新的現(xiàn)象和精彩的故事深深感染:
元旦前夜,記者踏訪湛江某軍港,發(fā)現(xiàn)號稱“十里軍港”的碼頭靜悄悄、空蕩蕩,印象中臨近佳節(jié)戰(zhàn)艦停泊得滿滿當當?shù)木坝^不見了,水兵們張燈結彩歡度佳節(jié)的熱鬧氣氛也不見了?!敖褚梗瑧?zhàn)艦都到哪兒去了?”記者隨口一問,竟然問出一條新聞——近年來,隨著海軍裝備的發(fā)展壯大和訓練、巡邏等任務的增多,越來越多的戰(zhàn)艦奔赴遠海大洋,軍港里的戰(zhàn)艦反而變少了。軍港之夜空曠起來,記者的心中卻充滿了喜悅和驕傲。由軍港問出軍艦,由軍艦了解到水兵,又一條新線索浮出水面——今天的水兵也遠非昔日可比,在海上跑過一二十萬海里,隨艦出訪過數(shù)十個國家已經成為“新常態(tài)”!
驚喜的發(fā)現(xiàn)接踵而來。采訪現(xiàn)場,華陽礁守備隊上士李歡樂脫下?;晟溃』镒右簧砀泶袢?,完全是“健美先生”的范兒!守礁還能守出這樣的身板兒和精氣神?原來,如今南沙各種設施逐漸齊全,守礁官兵的訓練、生活、戰(zhàn)備條件都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官兵已經不必像老前輩那樣背負沉重的生存壓力、擔負高強度的施工任務,有了更多的條件強身健體。沒有國家的發(fā)展,哪有今日的南沙?“為了給祖國守好礁盤,先要練就好身板兒!”李歡樂的這句話,其實反映的是守礁官兵從苦熬到樂守的精神世界變化。
行進中國,日新月異。南海在變,南沙在變。然而,有些東西是永恒不變的。一個老兵的斷指,引發(fā)一連串“老兵不讓看傷疤”的故事??蓯鄣膽?zhàn)士們把當兵留下的傷疤藏起來,笑傲各種困難艱險,唯恐親人牽掛擔憂,默默承受肉體和靈魂的雙重鍛打。我們含著眼淚記錄下傷疤背后的故事,也深深為當代軍人“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精神所鼓舞……
尋找細節(jié),發(fā)現(xiàn)細節(jié),是新聞報道的要義。盡管網絡傳播存在“碎片化”的弊端,但網絡新聞報道依然要沙里淘金,并在此基礎上做好閃亮珠貝的串綴。小水滴映射太陽光,循著這樣的采訪思路,記者從挖掘出的一個個小故事中,看到了時代的發(fā)展和人民軍隊堅定有力的前進步伐。
記錄細節(jié),見證細節(jié),心在激跳,血在奔涌。珍惜采訪中的每一次感動——
含淚聆聽傳播感動
“感人的故事很多,用什么方式呈現(xiàn)才能讓廣大網友滿意?”“每天一個專題連續(xù)出擊,7個專題最后合成一個巨型專題?!眻蟮澜M定下了網絡呈現(xiàn)方案。
為什么要重磅出擊?原因很簡單:非如此不足以展示中國軍隊的“新常態(tài)”!時代在發(fā)展,軍隊在壯大,國防在鞏固,如果不能讓軍人的新故事廣為傳頌,那就是我們軍事新聞人的失職。
報道組深知,當前,互聯(lián)網正逐漸成為集信息、觀點、民意為一身的傳播平臺,角度獨到的選題成為保證輿論引導效果的首要前提。據(jù)此,前方采訪組確定了系列報道的主題:《今夜,軍艦都到哪兒去了?》《南沙,世界上最重的一粒沙》《天涯有群歡樂的兵》《舌尖上的南沙》《水兵的腳步能走多遠》《老兵不讓看傷疤》《沒有打破記錄的“守礁王”》……
主題定了,專題的魂兒就有了,接下來就該看欄目設置了。這是整個網絡新聞專題的骨架,處理不當就必然導致專題內容不豐滿、先天畸形。在后方編輯部的眼里,網友關心的就是專題需要呈現(xiàn)的。圍繞《今夜,軍艦都到哪兒去了?》這一主題,后方編輯們排列出軍港、軍艦、水兵、任務、使命、五大兵種、軍港文化等多個欄目,至于“用一根時間軸記錄35年間南海艦隊艦艇下水服役全過程”這樣別具一格的想法,更是受到網友們的歡迎。
好的美術設計,猶如網絡專題的門面。中國軍網“南海紀行”系列專題特別注重整體協(xié)調一致、主題氛圍明確、典型元素突出。色彩上,7個專題都以海洋藍為主色調,但統(tǒng)一中又有變化,從天藍、湖藍、藍綠到深藍,色調細微變化的背后體現(xiàn)的是人民海軍走向深藍的歷史跨越。
在呈現(xiàn)方式上,7個專題也富于變化?!渡嗉馍系哪仙场穼n}風格以輕松、活潑、俏皮為主,美術編輯還別具匠心地把一根紅辣椒點綴在題圖的“尖”字上,讓網友會心一笑?!赌仙常澜缟献钪氐囊涣I场穼n},題圖背景是一個軍人面對驚濤駭浪巋然不動的身影,守礁官兵的家國情懷躍然于屏幕之上。
在采訪過程中,我們面對官兵含淚聆聽,一次次被感動著。怎樣把這種感動,傳播給更多的人,是采訪組的同志反復叮囑自己的。從元旦鐘聲敲響前一天夜晚開始,中國軍網“行進中國·精彩故事·南海紀行”的7大專題陸續(xù)推出,文字、視頻、圖片及二維碼等集成發(fā)布,其獨特的視角、豐富的內容、專業(yè)的美工和富于變化的呈現(xiàn)方式,迅速得到了網友的認同,節(jié)日期間被各大網站在顯要位置轉發(fā)。
能抓起一根藤收起一籮瓜,又能用一根蘿卜做出多道菜,適應時代,我們必須改變自己——
“集束傳播”牛刀小試
“在新媒體快速發(fā)展的今天,以往的新聞生產模式已經落后,客觀形勢要求我們必須緊緊跟上這個時代進行相應的改變。怎么變?”在籌劃“南海紀行”方案時,報道組就提出了這一問題。
解放軍報社近年來強化網絡宣傳基礎平臺建設,已經形成了中國軍網、解放軍報客戶端、中國軍網八一電視、中國軍事圖片中心、軍報每天讀、國防部網、解放軍報網等多個平臺、多個站點的網群效應。怎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各平臺優(yōu)勢,形成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發(fā)布、多級放大、多平臺互動的效果?我們在求索新的傳播方式——“集束傳播”。就是在本報旗下的眾多平臺,包括網頁、客戶端、微博、微信、微視等,設置一個統(tǒng)一的調度中心,將新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打通,把PC端和手機客戶端打通。當一個新聞線索出現(xiàn)后,內容的生產、分發(fā)、處理都在同一個體系里有序進行,將新聞資源用到極致,發(fā)揮最大的傳播效益。
此次報道組設立的“南海紀行”采編工作群,某種意義上就起到了“集束傳播”牛刀小試的作用,前方采擷的稿件和新聞素材隨時傳送到群里,后方各發(fā)布平臺隨即根據(jù)各自特點施工:解放軍報客戶端的微信產品《舌尖上的南沙》和《老兵不讓看傷疤》、中國軍網八一電視的原創(chuàng)MV《你鼓舞了我》與《南沙老兵的祭奠》、中國軍事圖片中心的高清組圖《李歡樂:南沙守備部隊快樂的肌肉男》,還有軍報記者法人微博的《軍人的痛,你懂嗎?》等等,均別具特色,為“南海紀行”系列報道增色不少。
此外,“集束傳播”還發(fā)揮了軍事新聞采編“作戰(zhàn)值班室”的功能,前方采訪組與后方編輯團隊在這里思想互相碰撞,不時擦出火花。一些不經意間的大膽想法,在討論中得以完善、升華,并通過分享落實在各個平臺上,真正達到了“1+1>2”的良好傳播效果。
一次全媒體采訪,生發(fā)諸多感慨:“當今軍營有很多精彩故事,就看我們能否把故事挖出來,講精彩!”“今日的記者、編輯,不具備‘多棲’技能看來是不行的。”
一次全視角報道,留下有益啟迪:“報紙要求深度,視頻要求形象,網站要求快捷豐富,手機客戶端要求簡潔明快……一根蘿卜,必須做成多種菜肴,口味還得不一樣。”
一次全方位傳播,形成強烈共識:“時間在改變,空間在轉變,網絡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可能轉瞬之間,今天的新媒體也就成了明日的傳統(tǒng)媒體。我們其實是在一個不斷變化著的海洋里沖浪,要時刻警醒,要不斷適應和改變。只有保持敏銳的觀察力,保持強大的戰(zhàn)斗力,集團作戰(zhàn)、立體作戰(zhàn),才能生存和發(fā)展,才能講好中國軍隊的新故事?!?/p>
(《解放軍報》2015年1月16日 第1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