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老戰(zhàn)友的通信見證了歷史
李勇說,戰(zhàn)爭年代,母親與不少人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F(xiàn)在,仍在世的老朋友不多了,一封封早年的信是他們在硝煙中奮勇前進、在和平年代無私奉獻的見證。這些信,周淑玲一直珍藏著,每當回憶往事時,她總會把信拿出來,認真地讀一讀。
李勇在老紅軍白如海的回憶錄中看到一段對父親的介紹:
“李銘順在蘇聯(lián)對日作戰(zhàn)中,他跳傘到牡丹江樺林日軍后方,偵察到非常重要的軍事情報,向蘇軍報告,蘇聯(lián)紅軍派轟炸機將該地日軍設施全部摧毀?!?/p>
隨著年齡的增長,李勇對父母越發(fā)崇拜。跳傘偵察的事,父親從未向兒女說起過。當時偵察條件之危險,設備之簡陋,可想而知。沒有導航、沒有定位的偵察,如果正好跳到敵軍的視線范圍內(nèi),就是死路一條?!案赣H選擇跳傘偵察之前,一定已經(jīng)做好了為國捐軀的準備。”李勇動情地說。
李勇向記者展示了一封白如海于1993年寫給母親的信。信中說:“我們老了,回憶過去,要珍愛過去。對下一代人,不要忘記老一輩人的心血創(chuàng)業(yè)。”
通過母親與戰(zhàn)友們的通信,李勇似乎明白了為什么吃過那么多苦的父母能夠做到一生剛正不阿,光明磊落,艱苦樸素,以身作則。他希望,今天的中國人在珍惜幸福生活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那些曾經(jīng)戰(zhàn)斗在白山黑水間的英雄們。
延伸
爸爸媽媽的老物件
周淑玲家住在沈陽市和平區(qū)一棟老房子里。與樓的外觀一樣,家里的裝修一看就有年頭了。地板已經(jīng)黯淡無光,家具也相當陳舊。
在客廳里,周淑玲的小兒子李勇給記者看了一些年代久遠的物品。
一張地圖。一位愛國作家在日本檔案部門找到這張地圖后,復印下來送給了李勇。地圖上寫有“昭和十六年五月三十一日關東軍參謀部調(diào)制”的字樣。
李勇說,地圖上密密麻麻的注解,是日本侵略東北的證據(jù)。這張地圖之所以到了李勇的手中,是因為地圖上出現(xiàn)了父親李銘順的名字。記者看到,地圖右側(cè),“李銘順匪入滿”等字樣清晰可見。拿著這份地圖,李勇有些激動。他說,父親在世時經(jīng)常教育子女要愛國,在他去世多年后,這張地圖告訴了自己,什么是愛國。
幾本舊書。新中國成立后,李銘順和周淑玲過著平凡的生活。李銘順出過一本回憶錄,對自己的戰(zhàn)斗生涯做以總結。而周淑玲從未發(fā)表過任何文字資料。在她看來,自己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一次偶然的機會,李勇發(fā)現(xiàn)父母的一些老戰(zhàn)友出版過回憶錄,或是留下了關于抗聯(lián)的史料。此后,李勇多方尋找,努力收集這些圖書資料。對于每本書的內(nèi)容,李勇都非常熟悉,很快就能找到提及父母的頁數(shù),可見他讀了多少遍。在這些書中,父母的形象更加豐富飽滿,讓李勇覺得自己對他們更了解了。
一些老照片。照片中,穿著軍裝、胸前掛滿勛章、滿臉皺紋的母親,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李勇有些傷感地說,過去每次有人來家里,母親總是希望穿上軍裝,如今,一直住院治療的母親整日穿著病號服?!拔蚁?,她這一生最喜歡的衣服就是軍裝了?!?/p>
與前幾年的低調(diào)相比,近年來,李勇與媒體的聯(lián)系越來越多。
李勇說:“接受采訪,對我個人來說意義不大,但我更希望后人別忘了他們。有一天,他們都不在了,可這段歷史還在,他們的故事還在。年輕人應該知道,我們今天的生活是他們用鮮血和犧牲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