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尚曉敏 發(fā)布:2024-10-12 17:17:50
9月26日,“國社之鏡·世紀光影”新華社新聞攝影展在國家金融信息大廈開展。
本次展覽精選新華社中國照片檔案館珍藏歷史經(jīng)典照片,不少珍貴資料為首次披露。展覽包含浴血新生、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時空巨變、富民厚生等多個篇章,從百姓視角出發(fā),以視覺邏輯為線索,全景展現(xiàn)新中國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的偉大成就和深刻變革。
從9月26日開始,我們把“國社之鏡·世紀光影”新華社新聞攝影展的所有照片“搬到”這里,呈現(xiàn)給大家。今天展示的是這個展覽中的“安居樂業(yè)”(上篇),共19張照片。
今日之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億萬中華兒女正奮力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
新華社自誕生之日起,便擔負起用鏡頭記錄時代風云的重任。方寸乾坤,瞬間永恒。一代代新華社攝影記者用光與影定格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程。
時間,沖洗出歷史的底片。新華社精選中國照片檔案館珍藏的經(jīng)典照片,從百姓生活變遷的視角,全景展現(xiàn)偉大祖國75年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的偉大成就和深刻變革。
與影像對話,與歷史相遇。駐足凝望一幅幅照片,我們清晰可見——
中國共產(chǎn)黨一路走來的初心與夢想,
中國人民最真摯深切的向往與追求。
“宅茲中國”,“中國”的歷史首秀,就與家宅相連。
住有所居,業(yè)有所成,承載著十四億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邁進新時代的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雙手拼搏奮斗,編織著最溫暖的中國夢。
1953年5月,山東莘縣中牟疃村的農(nóng)民李懷寶(右一)和家人在自家院中。 新華社發(fā)
點評 空間關系合理,場景親切質(zhì)樸,展現(xiàn)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農(nóng)村生活狀態(tài)。
1958年11月拍攝的黑龍江遜克縣新鄂村。從1953年起,鄂倫春族人民結束游獵生活,實現(xiàn)定居。新華社發(fā)
點評 對角線構圖強調(diào)畫面空間感,排列整齊的房屋頗有韻律,皚皚白雪簡化環(huán)境信息,路上行人與交通工具增添畫面活力。
1972年8月,電工在山西陵川縣馬圪當公社大硤村安裝電燈。 新華社發(fā)(韓寬晨 攝)
點評 三分法構圖讓畫面飽滿有序。通過地面人物視覺焦點和專注表情,對攀墻登高者進行強調(diào)。瞬間精彩,用光精到,層次分明。
1992年,西藏定日縣協(xié)嘎爾鎮(zhèn)農(nóng)民次旺一家5口人在新年前夕搬進新居,親朋好友們表示祝賀。 新華社記者 土登 攝
點評 現(xiàn)場氣氛熱烈,人物情緒歡愉,精彩呈現(xiàn)藏族同胞喬遷新居的獨特風俗。
2006年8月14日,新疆巴里坤縣一名哈薩克族婦女領著孩子搬進新居。 新華社發(fā)(朱正華 攝)
點評 主體突出,色彩鮮艷,人物情緒飽滿,表情很有感染力。
2020年11月6日拍攝的青海海東互助土族自治縣班彥新村裝有太陽能發(fā)電板的民房。 新華社記者 戴天放 攝
點評 整齊規(guī)范的民房屋頂平衡統(tǒng)一,俯角拍攝的方正場景形成均勻節(jié)奏感。
1980年,上海閔行中學教師殷學雷(左二)在家中和女兒做折紙游戲。 新華社記者 楊溥濤 攝
點評 前景人物表情溫柔,大光圈虛化的背景同樣包含豐富信息,增強了畫面層次感。
1988年,四川成都亞光電工廠掛牌出售、出租新舊住房,供職工選擇。 新華社記者 熊汝清 攝
點評 畫面緊湊,氣氛熱烈,人物的姿態(tài)與面部表情準確表達職工們的關切。
2010年12月19日,江西九江劉長智夫婦欣喜地看著自家的保障性住房。 新華社記者 周科 攝
點評 主體人物歡喜之情溢于言表,其動作傳遞出的積極情緒頗具感染力。
2022年10月20日,工人在廣東深圳福田區(qū)華富村回遷安置房樓頂進行幕墻裝配作業(yè)。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點評 辛勤的勞動者與拔地而起的高樓、遠方連綿的山巒和藍天白云共同形成呼應,大大豐富照片的信息和層次感。
2013年9月19日,市民在2013南京秋季房展會上一樓盤模型前了解項目信息。 新華社發(fā)(李文寶 攝)
點評 前景與背景相呼應,主體人物表情傳神,充分表現(xiàn)主題。
2018年5月11日,一名女士在拍攝四川青川縣城景色。經(jīng)過重建與發(fā)展,汶川地震災區(qū)的面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點評 以近處的人與樹為參照,俯視腳下成片新城格局與氣象,豐富的層次避免了平鋪直敘,逆光照明給照片帶來更強烈的氛圍感。
2024年3月12日,夕陽和晚霞宛若天空之眼,映照著繁華的廣州城。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點評 巧用落日和光線在云端散射形成的眼睛形狀,表現(xiàn)現(xiàn)代化都市美景,新穎別致的視覺元素增添浪漫氣息,引發(fā)觀者想象。
1957年中秋之夜,在廣東,四代同堂的郭汝一家歡度佳節(jié)。 新華社記者 蔡忠植 攝
點評 圍合式畫面結構集中聚攏,表達親切和諧的家庭關系和團聚的溫暖與幸福。
1966年1月21日,江蘇南京市民在夫子廟選購花燈。 新華社記者 汪文華 攝
點評 畫面飽滿充盈,斜向拉開的花燈帶,讓熱鬧擁擠的集市更顯“煙火氣”。
2004年7月2日晚,游客在“北京環(huán)球嘉年華”體驗飛天椅。 新華社記者 李俊東 攝
點評 低快門速度拍攝高速旋轉的飛天椅,主體被虛化的拖影強化動感,歡樂情緒,撲面而來。
1959年8月22日,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林昌娥在駕駛運輸車。 新華社記者 王翼南 攝
點評 主人公的颯爽英姿盡顯自信,畫面單純質(zhì)樸,生動感人。
1973年5月,在湖南岳陽樓畔的君山島上,農(nóng)場工人在采茶。 新華社發(fā)
點評 構圖精巧,用光講究,視覺元素層疊,直入畫面深處,生動展現(xiàn)盎然春意。
1975年7月,在四川參加寶成鐵路電氣化建設工程的鐵道部電化工程局電化工程處四隊一分隊女工班的工人。 新華社記者 吳祖政 攝
點評 下大上小的正三角形結構穩(wěn)定畫面,展現(xiàn)新中國女性勞動者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