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打贏戰(zhàn)“疫”輿論斗爭主動仗
編者按: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場阻擊戰(zhàn),也是輿論等各條戰(zhàn)線需要共同發(fā)力的總體戰(zhàn)。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需要同時打贏輿論戰(zhàn)“疫”。本期我們推出“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zhàn)輿論戰(zhàn)‘疫’”專題,緊貼戰(zhàn)“疫”輿論場,分析現狀,探討經驗,思考對策,以期為未來遂行作戰(zhàn)任務和重大突發(fā)事件的輿論斗爭提供啟示和借鑒。
摘 要: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需要同時打贏輿論戰(zhàn)場上的主動仗。必須準確把握全球戰(zhàn)“疫”輿論斗爭態(tài)勢;充分認清西方媒體妖魔化報道的種種伎倆;需要主流媒體上主陣地,駁斥妖魔化報道,講清中國貢獻;對外傳播需要傳得出去,境外落地發(fā)聲,壯大國際輿論場“朋友圈”;把握輿論傳播規(guī)律,壯大網上正能量,打贏網上人民戰(zhàn)爭。
關鍵詞:戰(zhàn)“疫”;輿論斗爭;現實舉措
2020年暴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fā)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對我國來說,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需要同時打贏戰(zhàn)“疫”輿論斗爭主動仗。
全球戰(zhàn)“疫”輿論場上,疫情輿情交織影響、網上網下誘因頻發(fā)、境內境外信息搬運、意識形態(tài)博弈凸顯。要打贏這場戰(zhàn)“疫”輿論斗爭主動仗,要加強輿情跟蹤研判,主動發(fā)聲、正面引導,統籌好國際國內兩個輿論場,把斗爭策略藝術貫穿到宣傳引導上,強化顯政,堅定戰(zhàn)勝疫情信心;把握主導,壯大網上正能量 ;占據主動,有效影響國際輿論,為疫情防控決戰(zhàn)決勝創(chuàng)設良好輿論環(huán)境,提供服務保證。
一、準確把握全球戰(zhàn)“疫”輿論斗爭呈現的態(tài)勢
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一些西方政客和媒體罔顧事實,將新冠病毒與“中國制造”強行關聯隱喻;舉起“人權自由”幌子詆毀我防疫強力舉措;傳播“黑灰信息”妄圖擾亂認知離間撕裂,宣揚“中美脫鉤”凸顯意識形態(tài)隔閡。國內民眾存有焦慮和恐懼心理,自媒體個體訴求和意見觀點多元化呈現。
(一)疫情輿情疊加影響衍生次生輿情
現實告訴我們,防范化解社會重大風險,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在這場全球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大概率可預判事件與小概率偶發(fā)性事件交織疊加互為映射,在信源隱匿、多元主體的互聯網輿論場,熱點敏感輿情事件極易發(fā)酵升級,在各種推論、揭秘和關聯下,次生輿情容易蔓延開來,引發(fā)受眾另一番關注,而網上“帶路黨”借助輿情事件“帶節(jié)奏”,引發(fā)民眾網絡圍觀聚集,將民眾疑惑心理、焦慮心理引向質疑和偏激。無論大事小事,在互聯網空間均有可能形成蝴蝶效應,衍生熱點輿情,并且呈現頻發(fā)高發(fā)態(tài)勢。
(二)網上網下誘因頻發(fā)凸顯輿論壓力
互聯網營造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面具帝國,互聯網是虛擬的,也是真實的,因為社會現實都會在網絡空間反映與折射。網上輿情總會在網下找到動因,網下行動一經網上渲染又會推波助瀾,兩者互為影響,形成社會輿論壓力并有可能逐漸推高。舉國防控阻擊疫情期間,民眾普遍存有迷茫和焦慮心理,而恰逢春節(jié)以及居家隔離的客觀要求,網上信息服務需求劇增,網下應對防控疫情的舉措加強,兩者之間關聯更為緊密、誘因更為多發(fā)、反應更為敏感。疫情變化發(fā)展會推動輿情起伏,只有加強正向輿論引導,才能穩(wěn)民心、強信心、樹決心。
(三)境內境外信息搬運擾亂民眾視聽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公共衛(wèi)生事件,境內外輿論高度關注,境外輿情倒灌時有發(fā)生。社交媒體擁有信源可匿名、賬號可虛擬、信息可畸變的特點,成為境內外疫情信息“搬運”的主要通道。境外敵對勢力集中在社交媒體上制造聳人聽聞的謠言,境內一些自媒體賬號為“搏流量”雙向傳導信息,境外不法人員利用平臺素材,制作偽裝“文宣產品”向境內滲透傳播。
二、充分認清西方媒體妖魔化報道的種種伎倆
現代社會,輿論生成和傳播的載體仍然是大眾傳媒,西方媒體借助國際輿論場話語優(yōu)勢,以妖魔化報道對我實施意識形態(tài)攻擊,我應針鋒相對予以揭露批駁。
(一)強貼新聞標簽,惡意污名化中國
標簽并不是新聞術語,貼標簽卻是西方媒體妖魔化報道的慣用伎倆,其目的是搶奪新聞事件的“優(yōu)先定義權”,影響公眾對該事件的認知。西方媒體深諳其“法則”:2020年1月7日,我公示新型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將其名稱暫定為2019-nCov,并得到世衛(wèi)組織認可。但是,一些西方媒體卻以“中國病毒”“武漢肺炎”標簽替代病毒名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刊文《武漢病毒致中國賭城澳門變成鬼城》,德國《明鏡》周刊以“冠狀病毒—中國制造”作為封面等,給公眾植入“中國制造致命病毒”“華裔人群都可能染上不明病毒”的偏見,特別是在新冠病毒向全球擴散時刻,他們拋棄全球公共衛(wèi)生事件專業(yè)性原則,契合美國政客“中美脫鉤論”,臆斷“中國是病毒之源”,煽動世界民眾排華傾向。
(二)客觀報道失衡,集中渲染負面信息
新聞報道具有客觀、公正、真實和全面的屬性,傳統的西方新聞教科書強調平衡報道原則:強調對新聞事實精準切實的表達,更要呈現一個事件的各方觀點。然而,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些西方媒體背道而馳: 2月中旬,武漢新增確診病人明顯回落情況下,筆者綜合美聯社、路透社報道統計,他們選擇中國公布的“新增死亡人數”“新增感染人數”數據作為新聞標題占到90%;選擇“新增確診降低”數據報道的只有10%?!度A爾街日報》刊發(fā)長篇評論文章《中國是真正的東亞病夫》,當我外交部要求該報公開道歉時,他們卻貼出報紙角落的幾句讀者來信,顯示其摘引不同觀點的公允性,有意遮蔽版面篇幅的巨大差異。西方傳媒所標榜的客觀公正經不起推敲,選擇性報道的背后是其主觀意識形態(tài)作祟。
(三)蓄意關聯議題,企圖綁架輿論主導
關聯議題是議題設置理論的實踐體現,通過一系列議題排列組合不僅讓受眾“看什么”,更重要的是讓受眾“想什么”和“怎么想”,在此基礎上形成對社會現實的認知判斷。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應對全球公共衛(wèi)生事件,西方媒體卻蓄意關聯政治議題、經濟議題、軍事議題,反復描摹西方固有的話語敘事,企圖誤導國際受眾對我整體認知。疫情發(fā)生初期,美有線電視新聞網國際版設置“實時更新:冠狀病毒”專版;美全國廣播公司官網則將“冠狀病毒”專版置于政治、商業(yè)分類之前,引導公眾注意。綜合分析,西方媒體熱衷報道“中國經濟崩潰論”“政府治理混亂論”“中美關系脫鉤論”等,將疫情政治化是西方媒體報道的主線,企圖以此掀起新一輪妖魔化中國浪潮。
(四)違背人文倫理,無視新聞職業(yè)道德
1904年,美國現代報業(yè)奠基者普利策撰文指出:“新聞人應基于社會道德,以正確的價值理念引領社會發(fā)展,全力服務公眾?!鄙鐣熑握搼切侣剰臉I(yè)者的行為準則,德國《新聞媒體委員會工作指南》就明確“不能傳播性別、殘障、種族、宗教、社會或民族群體身份歧視的內容。”人類進入21世紀,某些西方媒體在全球戰(zhàn)“疫”報道中,對亞裔歧視的種族主義表現得不加掩飾。1月26日,法國媒體《皮卡爾信使報》封面配圖,一位黃皮膚女士戴著口罩配以“黃色警告”的文字顯得十分刺眼。疫情來臨理應世界攜手,然而,“人道主義精神”與“人文關懷”在這些媒體報端沒有見到,看到的只有根深蒂固“歐洲中心主義”的傲慢與偏見。
三、打贏戰(zhàn)“疫”國際輿論斗爭主動仗的現實舉措
針對全球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國際傳播,我們需要將“輿論斗爭”和“輿論引導”統籌起來、將“正面宣傳”和“精準批駁”結合起來、將“權威發(fā)聲”和“群眾呼聲”融合起來,有破有立、回應關切,才能占據主動,打贏輿論斗爭主動仗,展示中國全球戰(zhàn)“疫”中的國際形象和責任擔當。
(一)主流媒體上主陣地,駁斥妖魔化報道,講清中國貢獻
全球戰(zhàn)“疫”輿論戰(zhàn)場,我國主流媒體作為主力軍開展權威信息發(fā)布、揭批外媒歪曲報道伎倆、傳播“中國方案”的世界貢獻,將維護國家意識形態(tài)安全挺在最前沿。
發(fā)布權威信息,回應國際社會關切。人民日報、新華社均在官網設置“抗擊新冠疫情”專題,同步在各社交媒體平臺發(fā)布疫情實時數據;同時,開設“火神山醫(yī)院施工現場”的“云監(jiān)工”,讓世界“親眼”見證“中國速度”。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國日報》等媒體積極報道我國同世衛(wèi)組織和有關國家共享疫情信息、溝通防控策略和對外援助等新聞。另外,我國媒體不刻意掩飾疫情災難對各行業(yè)帶來的影響,新華網英文版發(fā)布評論文章《聚焦:中國在防疫攻堅戰(zhàn)中彌補短板》呈現了客觀真實的中國戰(zhàn)“疫”圖景。
巧用對比宣傳,展開精準揭批。針對西方媒體鼓噪的“中國道歉論”“封城違反人權論”“中國經濟崩潰論”等,我主流媒體發(fā)揮專業(yè)性權威性優(yōu)勢,揭示某些西方媒體“針對一種病毒,采取兩種標準”。3月8日,《紐約時報》間隔20分鐘發(fā)布兩則推文,稱贊意大利封城是“冒著風險保全歐洲”,誣陷中國封城則是“個人自由的巨大損失”,針對外媒“雙標”報道,我們見招拆招、戳破謊言,在比對宣傳中增強中國人民“四個自信”、提高國際社會對“中國道路”的認同感。
聚焦戰(zhàn)“疫”一線,講好中國故事。主流媒體嵌入一線,實時傳遞戰(zhàn)“疫”實況。新華社推出系列vlog呈現武漢抗疫日常;中國國際電視臺策劃《武漢子民》特別人物報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軍事頻道播出《人民軍隊戰(zhàn)“疫”紀實》特別報道等,立體呈現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真實戰(zhàn)“疫”全景,讓世界切實感知全中國抗“疫”進行時。
(二)對外傳播要傳得出去,境外落地發(fā)聲,壯大國際輿論場“朋友圈”
基于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在短期不會發(fā)生根本改變,西方部分政客和媒體“污名化中國”的客觀現實,我們需要拓展對外傳播的多元化平臺,講求輿論發(fā)聲突破藩籬、精準落地、精準發(fā)力。
開展國際媒體交流合作,積極回應國際社會關切。央視國際頻道與俄羅斯國家電視臺合作,全程轉播央視《戰(zhàn)疫情》節(jié)目中對武漢市市長的專訪,讓俄民眾直接“對話武漢”;央視總臺記者參加亞太、北美、中東、歐洲、非洲等近百家媒體節(jié)目,介紹我疫情防控進展,分享抗疫經驗,呼吁共同維護全球公共衛(wèi)生安全,依托當地主流媒體的公信力與影響力展示了中國在全球戰(zhàn)“疫”中的責任擔當。
公共外交積極布勢,駐在國直接落地發(fā)聲。我駐美和駐英大使分別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英國廣播公司旗艦節(jié)目專訪,直面西方民眾質疑,開誠布公闡明中國政府的積極果斷作為,相關視頻在推特、優(yōu)兔等平臺的播放量達到近60萬次。駐沙特大使陳偉慶在推特平臺走“親民路線”、打“情感牌”,收獲當地民眾廣泛聲援,2月13日,個人推特賬號發(fā)布“中國人民感謝沙特支援”視頻播放12萬余次,獲點贊、評論等互動超3000次。
巧用國際社交媒體,意見領袖“在場發(fā)聲”,“在中國的外國人”和“在外國的中國人”均可發(fā)揮重要的外宣“意見領袖”作用。中國外文局組織外籍員工錄制“第三只眼看中國”多語種專題戰(zhàn)“疫”節(jié)目,宣傳中國應對舉措,消除外籍員工家鄉(xiāng)同胞的疑慮;自媒體平臺“歪果仁研究協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Raz Galor在家鄉(xiāng)以色列特拉維夫緊急募捐,將提供援助的情形全程以短視頻形式發(fā)布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希伯來語部記者奚嘯琪在臉譜、優(yōu)兔上發(fā)聲,成為以色列“網紅”,多次出鏡當地節(jié)目,被外國人稱為“中國奚”,《耶路撒冷郵報》專門刊文“中國奚為何被記者視為權威。”
(三)把握輿論傳播規(guī)律,壯大網上正能量,打贏網上人民戰(zhàn)爭
發(fā)揮新聞產品網絡傳播的眾籌效應。網絡傳播具有傳受互動和信息聚集的特征,中國軍網面向廣大網友征集素材錄制《加油武漢》歌唱視頻,以“眾籌”新聞模式吸引軍人、警察、律師等各行各業(yè)人員參與并推廣;新華網運維的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開辟疫情防控辟謠專區(qū),面向社會征集疫情謠言線索、權威回應網絡傳播熱點、澄清疫情模糊認知。媒體微博合作官方賬號發(fā)起#尋找抗疫平民英雄#話題,號召網友提供戰(zhàn)“疫”英雄線索等等,使身邊點滴正能量迅速匯集起來,充盈互聯網空間。
發(fā)揮境內境外輿論場正向互動效應。網絡新媒體是把雙刃劍,需要發(fā)揮正向引導功能。我國疫情形勢嚴峻時刻,伊朗支援物資首批到達,伊朗政要以及人民以短視頻等形式傳遞“兄弟猶如手足親”的信息引發(fā)我國網民熱議并表達對伊真摯感情;當伊朗戰(zhàn)“疫”關鍵時刻,中伊青年組成“網絡互助小組”,將我國抗疫科普文章和視頻譯成波斯文推送給伊朗民眾,我軍還向伊朗武裝力量捐助抗疫物資。全球戰(zhàn)“疫”時刻,#中國專家組帶31噸物資馳援意大利#、#意大利網友刷屏感謝中國使館#、#你曾滴答我必嘩啦#等話題占據微博熱搜,流轉至國際輿論場形成正向互動。
發(fā)揮華人群體海外傳播的前哨效應。海外華人是國際輿論風向標的最先感知者,也是抵制西方妖魔化報道的行動實踐者。加拿大、德國、荷蘭等國華人群體針對當地媒體借疫情制造辱華偏見,自發(fā)組織網上請愿、向媒體留言、發(fā)送統一抗議信乃至訴諸法律等行動,號召當地民眾與華人一起抵制種族歧視,有效扭轉外媒報道偏向。海外學子在社交媒體平臺相繼發(fā)起“我不是病毒”行動,制作推廣“加油武漢!加油中國”聲援視頻等等,收獲絕大多數國際民眾的暖心支持。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