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沒有捷徑,唯有實干。在實干中成就事業(yè),在實干中實現(xiàn)夢想。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歷史不會辜負實干者”,習主席在今年春節(jié)團拜會上引用古語強調(diào)實干是成就事業(yè)、創(chuàng)造輝煌的必由之路。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語出《晏子春秋》。其本意是,無論怎么難做的事總?cè)プ?,就常常能做成;無論多么遙遠的路一直走,就常常能到達。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強調(diào)實踐重要性的故事和文字舉不勝舉。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到“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從孔夫子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到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講的都是這個道理哲理。
觀察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干事者,不在于其“心中醒,口中說,紙上作”,而在于腳踏實地和埋頭苦干。魏晉時期傅玄在《傅子》中寫道,“聽言不如觀事,觀事不如觀行”,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告誡后人,“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革命先驅(qū)李大釗曾感慨,“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做,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tài)度做踏實的工夫。以此態(tài)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tài)度做事,則功業(yè)可就”。前人用歷史經(jīng)驗告誡我們,凡成大事者,都有一份實干的責任心,都有扛得起重擔的“鐵肩膀”。
“事輟者無功,耕怠者無獲?!比h全軍集中開展的重大教育,從來都是奔著現(xiàn)實問題去的,都離不開強化落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和“學習強軍思想、建功強軍事業(yè)”教育實踐活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具有強烈的實踐性。不論是貫徹主題教育和教育實踐活動的目標要求,還是檢驗主題教育和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效,都需要狠抓落實、善作善成。這要求每名黨員干部必須撲下身子真抓實干,在推動高質(zhì)量發(fā)展中取得新成效。
“一語不能踐,萬卷徒空虛?!避婈犻_展主題教育和教育實踐活動,最終要落到能打仗、打勝仗上,關鍵要提高打贏能力。省軍區(qū)系統(tǒng)擔負著國防動員、后備力量建設、兵員征集等重要任務,在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zhàn)略體系和能力方面具有特殊地位、發(fā)揮特殊作用。面對動蕩不安的國際環(huán)境,我們要始終保持打仗意識,不斷增強打贏本領,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必勝。練就過硬的打贏本領沒有捷徑可走,只有苦練實練這一條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從熟練掌握每一個動作要領到精確使用每一件武器裝備,從快速運用每一個動員要素到潛心投入每一次聯(lián)演聯(lián)訓,這些工作無不需要身體力行、持之以恒。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國防動員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推動高質(zhì)量發(fā)展必將面臨諸多挑戰(zhàn),在難題面前是退避三舍、推諉扯皮,還是迎難而上、奮力拼搏,考驗的是擔當,檢驗的是實踐。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就是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有不畏艱難、愈挫愈奮的勇氣,要有在“?!薄ⅰ伴L”二字上下功夫的韌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臺,起于壘土。再難的工作,只要我們踏踏實實干起來,就會“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就會“水滴石穿、繩鋸木斷”。
實干能成事,實干最動人。新征程上,只有錨定實現(xiàn)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堅持“為者常成,行者常至”,以只爭朝夕的狀態(tài),以時不我待的節(jié)奏,以到點交卷的擔當,全力以赴、狠抓落實,才能抓住窗口期、跑出加速度,不斷開創(chuàng)強軍事業(y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