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次瞻,原名炳煌,又名次旃,1905年10月15日生于貴州省思南縣塘頭區(qū)。讀過私塾,也進過新學堂。1916年,進貴州鎮(zhèn)遠中學讀書。1924年,離開家鄉(xiāng),考入武漢共進中學讀書。共進中學是一所共產黨人陳潭秋和革命青年錢介磐(亦石)等在1921年創(chuàng)辦的學校,為學生提供各種革命書刊,又有共產黨人指導,因此學生的思想一般都比較進步。
正是在學校期間,蕭次瞻逐漸蒙發(fā)了革命思想和振興民族的志向。1925年,他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次年,北伐軍攻占武漢,共進中學停辦后,他考取郵務生,隨后參加共產黨組織領導的湖北郵務總工會,并擔任中華全國郵務總工會籌備處常委。為收回被帝國主義把持的郵務管理權,蕭次瞻投入了聲勢浩大的反帝反封建斗爭,成為工人運動的骨干。
1926年,蕭次瞻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年輕,好學上進,滿懷激情地投身到革命的浪潮中。那是一段美好的時光,雖然局勢動蕩不安,生活艱苦,但對蕭次瞻這樣胸懷遠大抱負的革命者來說,沒有什么比為祖國的光明未來而努力,為共產主義理想而奮斗更有意義。在武漢從事革命活動期間,蕭次瞻已將個人的前途與黨的事業(yè)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為黨的事業(yè)而工作是他一生的追求。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wèi)之流相繼背叛革命,瘋狂搜捕、屠殺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共產黨組織遭到嚴重破壞,黨的活動被迫轉入地下。蕭次瞻九死一生,離開武漢轉移到上海。上海的白色恐怖更為嚴重,革命已轉入低潮。這時候,賀龍、周逸群等在洪湖開辟了湘鄂邊區(qū)革命根據(jù)地。蕭次瞻來到湘西洪江,千方百計尋找黨組織,卻未能如愿。1929年,他輾轉到貴州天柱,在天柱中學執(zhí)教。約半年后,于1930年初回到思南。
思南位于黔東北,地處邊陲,交通梗阻,經濟文化十分落后,蕭次瞻為感慨地說:“需用十萬斤無煙火藥,才能摧毀這個封建堡壘?!迸c黨組織失去聯(lián)系的蕭次瞻,仿佛一只孤鴻回到了家鄉(xiāng)思南。他并沒有放棄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更不會意志消沉,而是以興辦教育、傳播新科學新文化入手,在偏僻落后的思南進行革命拓荒,積蓄革命力量。
思南曾和鄰近七縣醞釀聯(lián)辦中學,拖延了十幾年仍未辦成。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蕭次瞻挺身而出,不辭辛苦地四處奔走,以求得毗鄰七個縣的合作與支持。人們盼望已久的省立七中(七縣聯(lián)中),終于在1932年春建成招生。蕭次瞻出任省立七中教務主任,在教學和教務繁忙的工作中,經常向學生講述中國受帝國主義欺凌的歷史,講述勞苦大眾的悲慘處境,介紹學生閱讀新文藝書刊,對青年人進行思想啟蒙教育。
蕭次瞻喚醒了青年的思想覺悟,使得當局如芒在背,驚慌不安。以校長裘伯瑩為代表的封建勢力極力進行抵制和阻撓,企圖遏止學校中開始蔓延的進步思潮和意氣風發(fā)的新氣象。裘伯瑩的倒行逆施引起全校學生和正直教師們的強烈不滿,雙方形成明顯的對峙,大有一觸即發(fā)之勢。
1933年秋天,當省立七中的學生推舉熊大瀛、蕭毓雄、李宗澤和金昌貴四人為代表向校方請愿,提出一些改革要求時,竟遭到校長裘伯瑩的拒絕,并誣蔑他們?yōu)閾v亂分子“四大金剛”,宣布開除他們的學籍。此舉一出,引起師生的憤怒。在蕭次瞻的領導下,全校舉行罷課,斗爭持續(xù)半年之久。最后,省教育廳迫于眾愿難違,以“辭職”方式撤銷了裘伯瑩的校長職務。
這次學潮的勝利,是蕭次瞻提倡的新思想新文化與封建落后勢力斗爭的結果。在這場斗爭中,熊大瀛等學生嶄露頭角,初試鋒芒,成為蕭次瞻培養(yǎng)的革命青年的骨干。
然而,學潮勝利后,七中成為當局嚴加防范的對象,新任校長以種種借口解除了蕭次瞻的教務主任職務,并處處刁難他,以達到迫使他離去的目的。
在蕭次瞻的心目中,與黨組織取得聯(lián)系一直讓他牽念不已。思南信息閉塞,交通不便,盡管蕭次瞻可以有意識或潛移默化地用革命思想影響一些學生,但他自己也還年輕,他渴望投入推翻黑暗統(tǒng)治的斗爭之中。失去了黨組織的聯(lián)系,蕭次瞻像一只小船漂行在沒有航標的河流里。他渴望找到黨,回到組織的懷抱中。
1934年夏,賀龍、夏曦、關向應率領紅三軍在貴州沿河、德江一帶活動,創(chuàng)建了黔東特區(qū)革命根據(jù)地。蕭次瞻在武漢時認識夏曦,便派人帶了他的親筆信前去聯(lián)系,結果因敵人封鎖嚴密,無法溝通。
急于尋找黨組織的蕭次瞻于1935年3月來到貴陽。貴陽有一批從思南來此求學的年輕人,其中就有蕭次瞻的學生熊大瀛。熊大瀛剛考入貴陽師范學校后,通過同鄉(xiāng)商學禮的介紹,結識了龔永明、李長青等共產黨員,以及一些進步教師。當時貴師是地下黨重點活動的地方,讀書會(黨的外圍組織)活動特別活躍。熊大瀛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進步活動,寫了許多篇針砭時弊、宣傳抗日救亡的文章和詩歌在報刊上發(fā)表,理論水平和政治覺悟都有很大提高。蕭次瞻通過熊大瀛、商學禮的介紹,與地下黨員龔永明、李長青開始接觸。
在貴州,不管是軍閥統(tǒng)治時期,還是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共產黨的活動總是被認定為非法,受到嚴酷的壓制和摧殘。因此,中共貴州地下黨的活動十分隱秘,實行單線聯(lián)系,以防不測。隨著反動派追擊紅軍,蔣介石的中央軍進入貴州。中統(tǒng)特務機關派陳惕廬任省黨部設計委員,成立了中統(tǒng)貴州特務室,對共產黨采取更加肆虐的措施。正當蕭次瞻尋找組織剛有點眉目,1935年7月19日,中共貴州省工委所屬貴陽的部分黨組織遭到國民黨特務機關的破壞,先后被捕的有省工委書記林青、委員劉茂隆(雪葦)和其他黨員,以及星光讀書會、社會科學研究會和文藝研究會的成員等19人。
突然到來的白色風暴,使蕭次瞻剛剛開始接觸的龔永明、李長青被迫轉移。這樣,蕭次瞻找黨聯(lián)系的線索猝然中斷。蕭次瞻返回思南,繼續(xù)從事教育工作,擔任了城區(qū)小學教務工作。他在七中和城小秘密組織了“讀書會”,指導學生學習馬列主義,開展抗日救亡活動。這些會員中的許多人后來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塘頭堯民里農村學校,是在蕭次瞻倡議和指導下于1934年創(chuàng)辦的。1936年春,他派進步青年蕭毓雄、朱亞、成鐘林等到這所小學工作,在教師和學生中進行革命宣傳;同時又在堯民里、芭蕉溪、麻壩、板橋等地,辦起幾所農民夜校,動員了上千名青年農民入學,教他們學文化,學革命道理,為武裝斗爭作準備。
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國難當頭,蕭次瞻置身后方,做為一名多年與組織失去聯(lián)系的共產黨員,感到心急如焚。在他的領導下,以城區(qū)小學為中心的抗日救亡運動迅速地開展起來。全校師生組成各種宣傳隊伍,進行抗日救國宣傳,影響和激發(fā)民眾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責任感。
蕭次瞻在家鄉(xiāng)辛勤耕耘已逾七載,使得建立思南地下黨組織的條件日趨成熟。而熊大瀛的及時歸來,加快了這一舉措的運作。熊大瀛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關頭,毅然放棄考大學的機會,回到了家鄉(xiāng)。
1938年2月4日,也就是農歷正月初五,在蕭次瞻主持下,蕭次瞻、熊大瀛、蕭敏雄、商學禮、金貴昌等五人,以“拜年”為名相聚于大場壩梧桐樹商學禮家,召開秘密會議,成立思南地下黨組織。在這次會議上,他們通過了蕭次瞻草擬的《思南地下黨組織大綱(草案)》和《工作大綱(草案)》兩個文件。事后,派商學禮帶著兩個文件前往貴陽找省工委。商學禮通過貴師同學孫克武與省工委取得了聯(lián)系。但商學禮哪里會料到,他的同窗好友孫克武,竟是混入地下黨組織的中統(tǒng)特務!
遠在思南的蕭次瞻和他的同志,得知商學禮與黨組織聯(lián)系上后,終于等來了黨組織派來的一位同志。
寧漢戈是一位24歲的畢節(jié)人,當年因得到在畢節(jié)縣立中學執(zhí)教的秦天真的資助,方才半工半讀讀完中學。中學畢業(yè)后,他當過小學教師,為貧民辦過強群夜校,參加了林青等人組織的草原藝術研究所。1938年的6月,寧漢戈從貴州農村合作助理員講習所畢業(yè)后被分到思南工作。他來到思南,同時也帶著中共貴州省工委安排的工作任務。當寧漢戈找到蕭次瞻,兩個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寧漢戈向蕭次瞻等人傳達了省工委承認蕭次瞻黨籍和在思南建立組織的決定。省工委決定,由蕭次瞻、寧漢戈、熊大瀛組成中共思南臨時工作委員會,蕭次瞻任書記。同年7月,縣臨工委派蕭毓雄赴貴陽匯報工作,報送籌建組織情況和蕭次瞻的自傳。9月初,蕭毓雄帶著省工委書記秦天真批示的文件回到思南。隨后,正式成立中共思南縣委員會,蕭次瞻任書記。
從1927年到1938年,蕭次瞻與組織失去聯(lián)系,如今就像與親人失散多年的孩子,終于找到了親人。從此,在省工委直接領導下,思南地下黨全面開展了活動。
縣委成立后,又發(fā)展了19名黨員。從工作需要出發(fā),先后建立機關、學校和農村(塘頭)三個黨支部。同時,縣委還作出了組織工作和宣傳工作的若干決定??h委以辦刊物,開設圖書館,組織宣傳隊、演劇隊、歌詠隊等形式宣傳抗日,反對投降。還將中學生自治會爭取過來,更有力地團結教育學生。他們創(chuàng)立了別具一格的“夜呼隊”,晚上在城內用土話呼喊抗日救亡口號,以喚起人民參加抗戰(zhàn)的決心。在縣委的宣傳感召下,人們紛紛捐款捐物,支援八路軍、新四軍抗擊日寇。
1938年,縣委組織召開了“五一”紀念集會,發(fā)表演講,號召青年以“五四”、“五卅”的英雄們?yōu)榘駱?,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熊大瀛慷慨激昂地朗誦了他在中學時代寫的一首詩《悲壯的五月》,收到了明顯的宣傳效果。
1940年2月,蕭次瞻趕赴貴陽,思南縣委書記由熊大瀛接任。這時,省工委已經開始疏散工作,秦天真已離開貴州去延安。為了掩護身份,省工委給來到貴陽的蕭次瞻找到了去省立醫(yī)院做會計的職業(yè)。4月,中共貴州省臨時工委成立,鄧止戈任書記,張述成、陳于彤、蕭次瞻、杜守敦為委員,蕭次瞻兼任秘書長,并負責貴陽地區(qū)工作。當蕭次瞻發(fā)現(xiàn)有人盯梢、處境愈發(fā)危險時,陳于彤要他轉移,把工作交給杜守敦,他一再表示處理完手上的工作再走。
蕭次瞻的革命活動,早在思南就被敵人注意。特務頭子陳立夫曾斥責下屬無能,連一個“大共產黨”(指蕭次瞻)也遲遲未收拾。特務于是緊密跟蹤,終于伸出了魔爪。7月19日,蕭次瞻不幸在省立醫(yī)院被捕,隨即被關押在省保安處監(jiān)獄二號單人牢房里。
而在一星期前,思南地下黨突然遭到襲擊。國民黨省部組織的“邊遠農村工作團”糾集地方反動武裝,于凌晨包圍了縣委所在的城區(qū)小學,熊大瀛和縣委委員李宗澤、商學禮三人當場被捕。8月上旬,熊大瀛等五人被押解到貴陽,關進與蕭次瞻同獄的六號大牢。
二號牢房整天見不到陽光,潮濕陰暗。蕭次瞻靠來回走動,做些健身運動來抵抗這惡劣的環(huán)境。六號與二號正好面對面,在陽光特別強烈的時候,關在六號的熊大瀛等人透過木柵欄里面的小方格窗口,大致看得見蕭次瞻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和被須發(fā)披覆的面龐。蕭次瞻的目光里透出沉著鎮(zhèn)定,透出對同志們的關切,給大家以安慰和鼓勵。在獄中,他們通過秘密渠道進行聯(lián)系,作詩唱和,以堅定的信念和深厚的友情,承擔苦難,度過人生最后的時光。熊大瀛在詩中寫道:
漫憶桃林相碎語,而今翹首望天涯。
漫漫長夜悲蟲泣,悠悠清夢怕愁遮。
一別兼年人已渺,春風兩度拂桃花。
愿借南歸千里雁,帶得青鸞到我家。
蕭次瞻的詩同樣情感真摯,且有師長淳和之風:
歷盡崎嶇路幾程,寸心原意拯危傾。
黃花寂寞悲深院,濃霧迷漫罩古城。
忍受折磨堪礪志,相關痛癢見交情。
勸君正向光明面,心自安詳氣自盈。
被捕之后,蕭次瞻曾給黨組織送出了一張紙條,上面寫道:“不幸被捕,決不屈服。以身殉黨,同志放心。”敵人對蕭次瞻多次審訊逼供,但一無所獲,便以教育廳廳長的職位誘勸,更遭到拒絕。冬天到了,敵人對蕭次瞻進行了殘酷的折磨。1940年11月下旬,蕭次瞻在夜間被秘密轉押到三號牢房。他意識到最后的時刻迫近了,為激勵后繼同志,他在一張粗紙上寫下了一首詩。這首詩很快便在監(jiān)獄中傳誦,被稱為《新正氣歌》:
……
大義須舍身,慷慨意何辭。
不戀我生前,前事一筆除。
不慮我身后,后事有人繼。
人生持久戰(zhàn),小敗大勝利。
招手有巨人,普羅米修士。
1940年12月7日的深夜,蕭次瞻被秘密殺害于保安處內的防空洞里,時年3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