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堪培拉3月12日電(記者徐海靜)澳大利亞科學家12日宣布,他們嘗試用超聲波治療早老性癡呆,在實驗鼠身上取得了成功。
昆士蘭大學腦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說,他們希望這一技術能幫助在兩年內開發(fā)出廉價、便攜式的超聲儀器,用于早老性癡呆的非侵入式治療。
早老性癡呆又稱阿爾茨海默氏癥,是最常見的癡呆類型。此前研究顯示,早老性癡呆的根源是大腦中的貝塔淀粉樣蛋白出現(xiàn)異常堆積,形成斑塊,損害腦細胞。目前這一疾病尚無有效療法。
研究人員在美國《科學轉化醫(yī)學》雜志上報告稱,新療法采用超聲波激活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主要免疫防線——小膠質細胞,以清除淀粉樣蛋白斑,成功使實驗鼠記憶功能恢復正常水平。
研究人員計劃在今年內用綿羊開展試驗。該方法使用的是超聲和微氣泡技術,成本相對較低,如果被證實對人類有效并付諸實用,將顯著減輕患者和醫(yī)療系統(tǒng)的經濟壓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