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的盧選芬是普晴林場村民中的一員,普晴林場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州晴隆縣,這里的工作人員主要來自附近村寨的村民和易地扶貧搬遷戶。去年年底,村民們剛剛全部完成脫貧,走上了奔向小康的生活之路。
貴州省大興田社區(qū)居民 盧選芬:孫子過得好啊,他愛吃什么就給他買什么給他吃啦。
2019年以前盧選芬家住貴州省晴隆縣沙子鎮(zhèn)中都村,老房子是用石頭和木板搭建的,家里也沒有幾畝地。種植的玉米基本上不會拖到市場上去賣錢,大多數都是用來喂豬。幾乎沒有其他經濟來源,所以她去福建打了十多年工。
△盧選芬家的老房子
由于盧選芬自己并沒有什么文化,所以也找不到較高收入的工作。只能白天做保姆,晚上到水果店當搬運工,打兩份工,一個月才掙1600元錢。2013年,由于需要照顧孫子,她只能回到老家,種種地養(yǎng)養(yǎng)豬,并沒有多少實質的收入。
△盧選芬家的新房子
2019年,她家從貴州省晴隆縣沙子鎮(zhèn)中都村,搬遷到街道大興田社區(qū),現(xiàn)在住上樓房,家里有120個平方。
△村民們在技術人員的帶領下種植黑皮雞樅菌
今年,為了讓增加搬遷戶的經濟收入,她家附近發(fā)展起了種植業(yè),主要種植各種菌類。公司和合作社會以每天100元的價格聘請他們到種植基地務工。最近兩個月,她務工了20多天,收入兩千多。
據了解,晴隆縣充分利用小塊土地和農村剩余勞動力發(fā)展“林下經濟”,種植食用菌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目前黑皮雞樅菌的種植已到尾聲階段,種植結束后將繼續(xù)種植赤松茸。
普晴林場每天用工量300余人,每天工資100元,這不僅是幫助村民增收,更重要的是將菌類種植技術教給村民,讓他們擁有持續(xù)增收的能力。
視頻編輯丨趙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