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30年代,一支起源于南方的新型人民軍隊,經(jīng)萬里長征后落腳陜北,一步步發(fā)展壯大,為中華民族站起來建立不朽功勛。以延安為中心的陜北,也因此成為人們追根溯源、探尋初心的革命圣地。戊戌新春,記者一行進關中、赴陜北,拜訪幾位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革命老兵,傾聽他們的心聲。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強軍,穿越歷史硝煙的矚望
——幾位陜西革命老兵共話新時代強軍之路
■解放軍報記者 費士廷 通訊員 曹 琦
“夫作事者必于東南,收功實者常于西北”,司馬遷曾在《史記》中這樣描述中國的舉業(yè)者。
上世紀30年代,一支起源于南方的新型人民軍隊,經(jīng)萬里長征后落腳陜北,一步步發(fā)展壯大,為中華民族站起來建立不朽功勛。以延安為中心的陜北,也因此成為人們追根溯源、探尋初心的革命圣地。
今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與人民軍隊一路同心、一路同行的革命前輩,對新時代的人民軍隊有怎樣的認知與期許?
戊戌新春,記者一行進關中、赴陜北,拜訪幾位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革命老兵,傾聽他們的心聲。
★關于改革★
“這場改革來得好,人民軍隊涅槃重生”
古城西安,寒流來襲,呵氣成霜。
推開一個小院的門,走進一間普通的小客廳,記者的鼻子不禁一酸,89歲高齡的王希斌老人,正吸著氧氣等待我們的到來。
老人1945年8月入伍,參加過遼沈、平津、渡江等戰(zhàn)役,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
“前些天,干休所開會傳達了國防動員系統(tǒng)老干部服務保障體制調(diào)整改革的事。這場改革來得好,人民軍隊涅槃重生。”老人從眼前的事跟我們聊起來。
“我入伍70多年了。說實話,前些年部隊有些情況讓我們這些老干部很擔心,有的吃吃喝喝,有的凡事講錢,這哪兒行啊?風氣不好的那些年,盡管我離休了,還會經(jīng)常睡不著覺,一個勁兒地想:這樣下去還能打仗嗎?還能叫解放軍嗎?”說到這里,老人有些激動。
“黨的十八大以后,習主席下決心正風反腐、從嚴治軍,真是挽救了我們的軍隊。過去的有些整改,老是整改‘下面’,其實有些問題就不是‘下面’的事。這次改革,先改上面,再改下面,全面改,徹底改,非常正確,非常英明!我們老同志看到這些新氣象,打心里高興。多不容易啊!幾十年流血犧牲換來的勝利,不能讓有些人給糟踐了。”
從王希斌老人住處向西,隔著一條馬路,是張愛民老人的住處。在狹窄的客廳里,這位1944年參加革命的老人說:“過去大軍區(qū)什么都管,精力分散,有句話形容部隊是‘頭重腳輕尾巴長’?,F(xiàn)在,從軍種到戰(zhàn)區(qū),各司其職,打仗的管打仗,建設的抓建設,體制順了,從根子上解決了問題?!?/p>
“這次改革打亂原有建制,重新組建部隊,我覺得也很好,就是要反對山頭主義。”談到改革,王希斌老人既振奮又凝重,“不過,打破一個舊的東西容易,建立一個扎實持久的制度很難。比如,‘四風’現(xiàn)象,公開的沒有了,隱蔽的還有沒有?嘴上說的與實際做的是否完全一致?凡事都有慣性,大雨過后,細雨還要不斷地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