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中國軍魂
這就是軍人,這就是中國軍魂。戰(zhàn)后,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為楊根思追記特等功,并追授“中國人民志愿軍特級英雄”稱號,命名他生前所在連為“楊根思連”。
翻開黨史軍史,我黨我軍受挫折而不斷奮起,經(jīng)苦難而淬火成鋼,歸根到底在于堅定執(zhí)著的革命理想。楊根思是位老英雄,受黨教育多年,在南征北戰(zhàn)的戰(zhàn)斗生活中鑄就了對黨忠誠、聽黨指揮的信仰追求,事事處處敢于喊出“向我看齊”“跟我上”的口號。他的座右銘就是:“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zhàn)勝不了的敵人”。
習主席在古田全軍政工會上指出,把理想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tǒng)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是我軍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精神力量。這些精神看不見、摸不著,卻實實在在流淌在軍人的血液中,潛移默化地感召、培塑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軍人。
2
在我軍的隊伍里,“向死而生”“自我犧牲”從來不是一道哲學命題,而是一張前赴后繼、用生命書寫的英雄答卷。
人民軍隊的血脈基因為何如此鮮明,長傳不衰?因為那是在無數(shù)次生死考驗中鑄就和傳承的。我軍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不怕犧牲、英雄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始終是戰(zhàn)勝強敵的一把精神利刃。革命戰(zhàn)爭年代,我軍很多時候與敵作戰(zhàn)面臨的不是狹路而是絕路,之所以能夠起死回生,是因為官兵們能夠向死而生。在極度困苦和艱險的環(huán)境下,我軍官兵憑著“除了勝利一無所求、為了勝利一無所惜”的精神,殺出了一條血路、闖出了一條勝途。
邱少云(1926--1952)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zhàn),1952年10月12日因美軍燃燒彈發(fā)落在邱少云潛伏點附近,火勢蔓延全身,為避免暴露,放棄自救壯烈犧牲,時年26歲。1953年6月25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于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 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邱少云,1949年12月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
1952年10月12日,邱少云隨部隊執(zhí)行潛伏任務。當守敵向我軍潛伏陣地打來幾排炮彈進行火力警戒時,一發(fā)燃燒彈在邱少云的身旁爆炸,濺上燃燒彈油液的邱少云身上著了火。此時只要邱少云就地打個滾,就能撲滅身上的火焰。
邱少云沒動,因為他明白,只要動一下,敵人就會發(fā)現(xiàn)潛伏的部隊,后果不堪設想。烈火燃燒了半個多小時,為了潛伏作戰(zhàn)的最后勝利,邱少云以人類罕見的意志力,突破了人體承受的痛苦極限,在烈火中一聲不吭,紋絲不動地死去。邱少云用英雄壯舉在人民軍隊紅色基因譜系上濃抹重彩地書寫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光輝篇章。如今他留給世人的,只有那塊燒的僅剩巴掌大的軍衣殘片,在無聲地訴說著那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上最堅韌的潛伏。
此后,中朝兩國政府都將邱少云的事跡編進了小學教科書。朝鮮人民在391高地主峰的石壁上刻下一行字:“為整體勝利而自我犧牲的偉大戰(zhàn)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以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在戰(zhàn)場上被中國軍人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們不能理解,這些中國軍人不懼生死的精神到底從何而來?
因為他們不知道這支軍隊的性質、任務和宗旨,更不了解它承接自南昌起義的紅色基因和基因中遞增的搶渡大渡河、鏖戰(zhàn)平型關、淮海大決戰(zhàn)等遺傳信息。幾十年的精神繁衍,構成了它忠于祖國人民和革命英雄主義的雙重基因屬性。
犧牲的是生命,延續(xù)的是血脈。邱少云的事跡激勵著千千萬萬的志愿軍戰(zhàn)士們?yōu)榱俗鎳彵?、闖烈火,直至取得最后的勝利。
僅過了8個月,1953年6月,志愿軍第60軍在北漢江以東部署了3500余人的大規(guī)模潛伏行動。
白天,韓軍曾多次對陣地前沿進行火力偵察,發(fā)射了幾百發(fā)子彈、幾十發(fā)炮彈,造成第60軍潛伏部隊15人傷亡。但負傷官兵無一人因傷動彈,因痛呻吟,一天里便涌現(xiàn)出了10多名邱少云式的鋼鐵戰(zhàn)士。第535團5連戰(zhàn)士張寶才,被一塊拳頭大的彈片擊中大腿動脈,鮮血汩汩涌出。極度疼痛中,他的兩只衣袖全被咬爛了。但趴在血泊中的張寶才,任憑血液緩緩流淌,生命慢慢消失,沒發(fā)出一絲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