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飛船如何鑄
——中國天舟一號的身體密碼
中新社記者 張素
中國自主研制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于4月20日晚間19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fā)射場成功發(fā)射升空。駱云飛 攝
中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人稱“太空快遞員”,20日如約“上崗”。
初識這艘嶄新的飛船,直觀感受是“壯實”。
天舟一號總長10.6米,艙體最大直徑3.35米,整船最大裝載狀態(tài)下重量達13.5噸,是中國目前為止體積最大、重量最重的載人航天器。
天舟一號分為貨物艙和推進艙,貨物艙用于裝載貨物。為讓它“肚大能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的研發(fā)團隊設計出高效承載貨架;為讓它裝得多、裝得好,五院的設計者想出綁扎方式和內部泡沫結合的“軟包裝”。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總裝的推進艙,則為飛船提供電力和動力,以及裝載補加推進劑。這個“啤酒肚”里可攜帶推進劑2.4噸至3.5噸,最高容量是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攜帶的2.5倍。
再看飛船的細節(jié),處處講究。
天舟一號采用的對接機構已升級換代,適應未來空間站建造階段8至180噸各種噸位、各種方式的對接。
飛船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配備了4種不同推力量級的36臺發(fā)動機,使飛船在飛行速度達到子彈速度8倍的情況下還能“俯仰有度,動靜自如”。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二院研制的交會對接微波雷達曾多次應用在神舟系列飛船與“天宮”目標飛行器、空間實驗室的交會對接。這一次,安裝在天舟一號上的雷達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功耗更低。
專家特別提到,天舟一號首次大刀闊斧使用了七大類國產新研核心元器件,將未來空間站建設的關鍵命脈握在手中。
記者采訪天舟一號的師傅們方知,飛船“背后”也有學問。
天舟一號是一艘全三維協同設計的貨運飛船,一改以前設計師在圖紙上描摹勾畫的傳統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天舟一號還邁出中國載人航天器型譜化設計的第一步,針對運輸貨物不同類型及需求,天舟系列設計出“全密封”“半開放”“全開放”三種型譜。
把天舟一號拿到國際上與俄羅斯“進步號”、美國“龍飛船”相比也毫不遜色。它的載貨比,即貨物重量占整個飛船總重量的比例,甚至優(yōu)于歐洲、日本研發(fā)的現役貨運飛船。
“我們已形成了以神舟飛船、目標飛行器、空間實驗室、貨運飛船為支撐的多類航天器?!敝袊教炜萍技瘓F公司第五研究院院長張洪太說,作為空間站構成的本體艙段,核心艙、實驗艙I、實驗艙II正在緊鑼密鼓研制當中,“載人航天家族人丁會更興旺”。
(中新社海南文昌4月2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