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名稱升華意志力量
“艱苦長征路”項目是這次比武的一臺重頭戲,6名參賽隊員以尖兵班的身份,全身戰(zhàn)斗著裝,負重25公斤的背囊,在10公里地域內(nèi)定向奔襲,完成通過染毒地帶、衛(wèi)生與救護、防敵偵察等課目考核。
烈日炙烤下,悶熱的空氣讓人呼吸都要比平時快半拍,比賽進入最后階段,大家大踏步前進,沿途遍布著吶喊和嘶吼聲,充盈著讓人震撼和感動的濃濃氣息。
國防生任健利沖過終點的一刻倒在地上,十余分鐘一直處在昏迷狀態(tài)。醒來后他告訴記者,比賽還剩兩公里時雙腿已沒有知覺,硬是擰著一股勁撐到最后,“每每在自己感覺堅持不住的時候,就會想到當(dāng)年紅軍戰(zhàn)士在長征路上,面臨惡劣條件仍能勢如破竹沖破層層圍追堵截,渾身上下每個細胞都頓時興奮起來!”
如何引導(dǎo)國防生將紅色傳統(tǒng)融入攜筆從戎的實踐,進一步向?qū)崙?zhàn)看齊、向打贏聚力?這次比武為駐校選培辦提供了探索的機會,也幫他們打開了思路。在從日常軍政訓(xùn)練中抽取班隊列指揮、戰(zhàn)術(shù)基礎(chǔ)、手榴彈投擲等8個課目的基礎(chǔ)上,又從軍隊英模和感人故事中取材,設(shè)置了“搶險救災(zāi)”、“鐵人五項”、“沂蒙六姐妹”等5個團體項目,使這次比武的“軍”味更濃、“戰(zhàn)”味十足,更加符合軍人“能打仗、打勝仗”的時代要求。大家感慨:通過備戰(zhàn)和比賽,對于比武項目名稱背后的寓意有更深的體味,既得到了身體素質(zhì)的萬般錘煉,更經(jīng)受著思想意志上的深刻洗禮。
國防生邵鵬入校前曾親眼目睹過解放軍抗洪搶險的情景,為他們的英勇行為贊嘆不已,這次大比武中的“搶險救災(zāi)”項目深深吸引著他。每天扛著30公斤重的沙袋和圓木在操場上來來回回,別人看來索然無味,邵鵬心中卻滿是興奮:“想到肩頭這個沙袋就要堆上滯洪的堤壩,阻擋肆虐的洪水,就會越跑越有勁!”